诗和词最大区别,诗和词的主要区别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19 14:05:17

每天学一点知识,让生活充满诗意

欢迎关注槐序姑娘

诗和词最大区别,诗和词的主要区别(1)

01 | 古韵古香

-

唐诗和宋词,是中华古典文化最重要的两个板块。

唐诗抒情,语言精炼唯美,看似轻描淡写却直入人心,画面感强;

宋词重理,叙事为主,刻画人生百态鞭辟入骨,崇尚议论,有道可循。

所以,假设把唐诗比作一个绝色倾城的女子,含而不露,点到即止,那么宋词则更像一个粗犷的汉子,大刀阔斧,直抒胸臆,没有那么多弯弯绕。

所以问题来了,唐诗和宋词哪个更具美感呢?

这也是后世之人一直在争论的问题,趁着今天解读苏东坡一首和前朝人比拼文采的词,刚好可以说一说。

首先是起源问题,唐诗是唐代诗歌的总称,不仅仅包含了律体和非律体,一些词也可以称作“唐诗”。

比如中晚唐时期,白居易、张志和、韦应物、刘禹锡、温庭筠、韦庄等,也在尝试词的创作,你不能说他们的作品是“唐词”,因为“搪瓷”是珐琅……(手动狗头)

而宋词就是词,固然它也是诗歌的新体,但不能单纯地说是诗,这其中是有一定从属关系的。

纵然,宋词也有“婉约派”、唐诗也有“边塞曲”,但总体而言,唐诗含蓄,宋词写意,各有姿态。

下面我就用具体案例比较一下诗和词的区别。

诗和词最大区别,诗和词的主要区别(2)

02 | 东坡怀旧

-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出自苏轼的《洞仙歌》

苏东坡这首词有序言:

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意思就是,苏子7岁的时候,曾在一个老尼那里听到过孟昶的一首诗,觉得甚美,但是40年后,他只记得其中两句,便试着填词以补遗憾。

而苏东坡47岁的时候,人在黄州,“乌台诗案”后遭贬谪,但也是他词风大成的时候,在那里他写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等,均是千古名篇,也成就了“词帝”之美誉。

苏东坡这首词,描写了孟昶与花蕊夫人夏夜在摩诃池上纳凉的情景,并刻意对“花蕊夫人”的绝美容姿作了描写:天生丽质,有冰之肌、玉之骨,本自清凉无汗;“钗横鬓乱”更体现了“花蕊夫人”的妩媚动人。

但重点还是在最后一叹: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这是苏东坡对流年的感慨,所以你看,宋词就是这样,总要讲点道理,用现代话来说就是“鸡汤”味儿颇浓。

这也难怪,两宋出了那么多理学家。

诗和词最大区别,诗和词的主要区别(3)

03 | 前朝风雅

-

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暖。

帘开明月独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

起来琼户寂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

出自孟昶的《避暑摩诃池上作》

孟昶(chǎng),后蜀国末代皇帝,母亲为唐庄宗李存勖的嫔妃,所以他不是唐人,但他的诗风与唐一脉相承。

因此我们也可以得知,苏东坡笔下的“花蕊夫人”并非前蜀高祖王建淑妃徐氏,而是慧妃费氏。

五代十国时期,“花蕊夫人”诸多,均有才名和美貌,但唯孟昶慧妃最为出色。

诗和词最大区别,诗和词的主要区别(4)

现在我们来看孟昶这首诗,大意和苏东坡的词是差不多的,毕竟为苏轼的还原之作。

但区别就在于措辞,苏词最后两句“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中的“但、又”两字,将人生慨叹提升到了另一个层面,颇显惆怅。

而孟昶的“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则没有那么压抑,反而前面几句的述景描人映衬成趣,相得益彰。

所以在这一次的“比较”中,苏东坡是输了的,乘凉池上、佳人相伴、西风玉露、月色宜人,本是世间绝景,偏要弄得那么伤感,弹指一挥几百年,情伤成烟,心有灰败。

不似孟昶的微微一叹,更有惜人之妙,那不是遗憾,反而是对美好时光的眷恋。

诗和词最大区别,诗和词的主要区别(5)

04 | 乐在其中

-

虽然在这一轮的比较中,苏东坡输得很彻底,但不能因此就武断地说“宋词”不如“唐诗”。

犹记得唐人亦有“赤壁”之慨,但苏东坡的“赤壁怀古”不但旷古,也绝今。

另,李白游庐山后,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人均言,庐山至此绝笔,无人可越。

但苏东坡游庐山,却也写下了《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每一个朝代有每一个人朝代的文化特性,诗与词本是同源,唐诗有自己的短长,宋词亦有自己的高低。

读诗读词,本身就是在品味语言的精妙,怡情弄雅,风趣一谈,所以乐在其中就好。

能学点知识陶冶情操,当为生活之美。

- END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