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成诗故事,七步成诗的故事50字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20 10:58:00

*幼年时期曾读过私塾,小小年纪就显示出过人的聪慧和旺盛的斗争精神,不仅让同学们个个佩服,就连塾师也惊叹,此子将来必成大器!

*的这位塾师也不是外人,名叫毛宇居,谱名毛泽启,是*的堂兄,比*大12岁。

毛宇居的父亲毛福生也非常了得,是清朝的国子监生,正宗的书香门第,因此,毛宇居年纪轻轻就做了塾师,教育毛氏子弟。

七步成诗故事,七步成诗的故事50字(1)

旧时代的私塾,都是教授传统的四书五经,塾师通讲大意后,剩下的任务,就是逼迫学生死记硬背,没有丝毫通融。

*(这个阶段就不叫“*”了,并非不敬)小小年纪就对此深恶痛绝,他倒不是因为背不下来,而是对封建典章中令人窒息的纲常伦理深感不公,产生了强烈的抵触和反抗心理。

毛宇居虽然不是那种迂腐的酸秀才,但是封建时代最基本的礼仪制度他还是必须要遵守的,因此,就不可避免地与*产生了分歧。

有一次,毛宇居让*当众背诵文章,按照封建私塾的通例,*应该恭恭敬敬地走到先生面前,深鞠一躬后,站在先生下手位置开始背诵。

但是,*非常不满这种卑下顺从的做法,就没有站起来,坐在那里背。

毛宇居很生气,要他上来背,*就搬起板凳,走上前,把凳子放在毛宇居旁边,然后大摇大摆地坐在毛宇居身边,像朋友聊天那样背起了文章。

七步成诗故事,七步成诗的故事50字(2)

(图:动画电影《少年*》剧照)

年轻气盛的毛宇居大怒,伸手要打这个不敬师道的“坏学生”,谁知*却直接跑出学堂,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毛宇居以为*大概是回家了,也没有在意,谁知到了晚上,*的母亲来找毛宇居,说石三伢子一天都没有回家。这下毛宇居也慌了,连忙找来一班学生,到处找*。

结果,大家找了足足两天,也没有找到*,这下子,有两个人都深感后悔。

谁呢?一个当然就是毛宇居,另一个则是*的父亲毛顺生,因为他们俩深知*的性格有多么要强,是不会轻易妥协的。

直到第三天,一个毛氏亲戚在山上找到了*,大家才把悬着的心放下了,从此,毛顺生和毛宇居对他的态度都明显变得和蔼亲切了许多。

很多年后,*回忆起来这件事,还高兴地说:“这是一次胜利的罢课!”

七步成诗故事,七步成诗的故事50字(3)

从那以后,毛宇居就不再计较教学形式,布置完背诵任务后,就故意离开,让学生们自由地背诵。

有一天,*感觉在屋里背书憋气,就背着书包上山背,当时,山上的板栗熟了,*就一边背书,一边摘板栗,书背完了,书包也装得满满的,回到教室后,*就把这些板栗都分给了同学们。

毛宇居见到这一幕后,非常生气,说:“我给你自由,你也太自由了吧,谁让你跑到外边的!”

*回答说:“在屋里背得昏头胀脑,这样死记硬背有什么用?只会让人变成书呆子。”

毛宇居大怒:“一派胡言!”

毛宇居想用戒尺打*,可是一想不行,就决定换一个能让*心服口服的办法。

于是,毛宇居指着院中的天井,说:“你就以这天井为题,立即作一首诗,作得好,我就不罚你了。”

七步成诗故事,七步成诗的故事50字(4)

*走到院子里,看着天井走了几步,竟然也像七步成诗的曹植那样,脱口成诗:

天井四方方,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永远养不长。

毛宇居听后,不禁称赞叫绝,说此子将来必成大器!

其实,作为兄长和老师,毛宇居对*非常了解,他早就断定这个弟弟将来必是一个改天换地的伟人,因此必须从小就严格要求他打好基础知识,虽然现在看起来一些做法显得粗暴,但是将来弟弟是能体会自己的良苦用心的。

毛宇居除了传授*基本的国文典章,还引导他多读一些启发性强的典籍,比如《左传》,《左传》是一部反映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军事、外交等多方面的编年史,能让人知晓兴亡盛衰的规律,通悟修身处世治国的道理,对幼年的*起到了非常好的启蒙作用。

*对这位授业老师和堂兄也是充满了感激之情,虽然毛宇居只教了他大半年,但*还是一生都把他当作自己的良师益友。

七步成诗故事,七步成诗的故事50字(5)

参加革命后,*还把自己早年的求学笔记和诗稿都交给毛宇居保管,因此,他早年的一些诗稿就这样有幸保存至今。

后来,国民党反动派多次来韶山冲捣乱,都在毛宇居的巧妙周旋之下,无功而返,保护了*的祖坟和家产,功莫大焉。

1959年6月,*回乡探亲,设宴款待父老乡亲们,坐在第一位的,就是毛宇居。

酒席开始后,*的第一杯酒,就是敬给了毛宇居,毛宇居受宠若惊,连忙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

*笑着说:“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1964年,毛宇居去世,享年83岁。有趣的是,他的学生*,也是活了83岁。

(参考资料:《珍藏*》《*和他的同学们》)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