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姓的辈分顺序,陕西惠姓的辈分顺序

首页 > 文化 > 作者:YD1662023-11-01 03:32:23

惠姓的辈分顺序,陕西惠姓的辈分顺序(1)

清涧惠姓人数户籍数字最多时达到20377人,由于人口的流动,下降至今约为19700多人,仍然是全国惠姓人口最多的县。

清涧惠姓源远流长,北宋先祖就生息在这一代。家谱首创于明洪武三年,由6世孙惠时擅修撰。他在序言中写道:“我惠自宋以前无可考矣!而其居处伊始,前人相传曾住于苏帖,安享太平。忽被大元军起经略此地,将吾家十房之族赶散,不知去向。后元天下已定,访知角于太原入籍,林于米脂入籍,便于延安入籍,余皆不知所之。惟吾祖甫与侄通逃命至大同,避兵潜住,后随罕干太子耶侓可汗收抚陕西地方,通仍住苏帖,吾祖甫于本县南沟居住。”从此段话可知当时人并不知道清涧惠姓来自江苏吴县,只知开始居住地是苏帖,明时清涧县划为九里,有苏帖一里、二里,即今子洲县的淮宁河流域。300多年后,清乾隆年间进士惠人任过湖南龙阳知县,他在“惠氏五户始祖碑记”中说:“清涧之惠相传来自江南苏州吴县”,新编清涧县志采用了此说。从吴县迁来的原因他没有说,也再未发现文字关于祖源的记载。如此说可靠,对迁来的原因只能作些猜想。北宋年间,现在子洲县境内的大理河、淮宁河流域包括绥德以至米脂、清涧是北宋王朝与西夏政权对峙的前沿地带,堡寨林立。据《子洲县志》、《清涧县志》、明清涧《惠氏家谱序言》、《惠氏五户始祖碑记》等文献资料推断,始迁祖可能是北宋时驻守在大理河、淮宁河流域堡寨的江苏吴县籍士兵,后转为民,定居在淮宁河流域。到金大定年间繁衍成“十房之族”,有的向南迁居到比较安全的清涧城东沟一带居住。金兴定五年、蒙古太祖十六年,也就是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蒙将木华黎率部南下,攻打大理河、淮宁河流域堡寨,将惠姓十房之族赶散。其中惠甫与其侄儿惠通逃命到大同,被元军抓获。罕干太子耶侓可汗收抚陕西时被裹挟南下,经过淮宁河老家(此地已属怀宁县,蒙古至元四年,划归清涧县)时,叔侄二人看到逃命的家人无一人回归,就潜藏下来。大军过后,惠通仍住苏帖,而惠甫却离开淮宁河老家,继续南行寻访失散的亲人。

在金代,距清涧县城8华里的烂泥湾村(今村名叫惠家庙)也生息着一支惠姓人,至少有五户人家,这里的惠姓人,与淮宁河惠姓有着血缘关系,可能是从淮宁河迁来的,辈份在惠甫数世之上。清代清涧惠甫后人认为是始迁之祖,每年清明节设坟会祭典。惠甫怀着一线希望,南行90华里,来到烂泥湾村,本想看到“十房之族”的身影,没料到战乱之中,这里的族人更惨,只留一座座荒冢。这悲惨的景象对他的打击太大了,无心再前行,流寓与烂泥湾一山之隔的南沟村。

据《家谱》记载,惠甫“慷慨倜傥,英迈不群”,可由大同返回清涧,已59岁了(一说69岁),寓居南沟娶了一名贺姓女子为妻,定居下来。甫生一子,曰伯珍。伯珍生5子,长曰秀,次曰圭,曰实,曰君恩,曰仲良。5子又生11子。生生息息,十数世之后,裔孙达“二千余丁”。6世孙惠时擅创修家谱时,尊惠甫为一世祖(惠通有无后代,家谱没有记载)。到21世纪初,历800余年,传30代,衍为10大支系,裔孙散居全县,集中住在县城周围及城东无定河两岸的50多个村庄。其中以“惠”姓命名的村庄有19个。截至2005年底,全县在册惠姓人口18676人,两年零4个月后,增自20377人。

在元代,清涧惠姓崭露头角,颇有名望。一是在县衙做官、做吏,二是广做善事。从伯珍开始至第6代,每代都有人在清涧县衙做“次官”(后改称主簿)。惠甫的长孙伯珍的长子惠秀任清涧县主簿达40余年,伯珍的4子惠君恩由“吏员”升任米脂县“幕官”(一说“都监”),第5子惠仲良任“都监”。惠甫的6代孙惠时擅官至正六品,先后任陕西行御史台译史,后升延安路判、兴元路判。惠甫的5代孙惠暹(时擅之父),隐居田野,做了一件大善事。至正年间(1341年后)连年亢旱,黎民饥饿,自行赈济粟米2000石,以救民困。有司奏达朝廷,升官不受,旌表其门曰:“忠义之门”。

获得“忠义之门”美名的清涧惠氏,明清至近现代一直为当地的名门望族。乾隆年间惠人撰写的《惠氏五户碑记》中称清涧惠氏:“历明至清三四百年间,世有衣冠,自青衿以至科甲,自县尉以至朝贵,自执殳以至元戎,共500余人,列在家乘,斑斑可考。”这些话语有些炫耀之意,但也确实出了不少名人。清道光年间的《清涧县志》列入选举卷的惠姓人物有进士2人、举人11人、贡生48人。明代中后期,住在离县城十华里的小岔子村的惠世扬一家,4代为官,名声显赫。祖父惠之翰,嘉靖三十四年(1555)举人,任山西大同通判;父惠承芳万历二十二年(1594)中举(有的明碑上说是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日讲周程之学,人称关西夫子,后升北京户部主事,不拜告归;惠世扬万历三十五年(1607)中进士,历神宗、光宗、熹宗、毅宗四朝,任刑科给事中时因“直言进谏,刚正不阿,名满海内”,为魏党等贪官切齿,曾两度罢黜,两度复出,任刑部左侍郎。崇祯十五年五月(1642.5—6月)被推为阁臣,人称惠阁老,官至副都御史。其弟惠显,为延绥镇副将。次子惠渐,原名同宽,任抚夷守备。惠显、惠渐叔侄同守榆林城,与义军作战,城破而亡。惠亮相明嘉靖二十五年武举人,官职不详;惠廷佐,贡生,任河南新乡知县;惠宾,贡生,任山西平遥知县;贡生惠璋、惠商、惠及国等均任过教授等职。还有11人任主簿、县丞、教谕一类的官职。到了清代,惠应试为顺治二年武举人,官职不详;惠汝楫,康熙初年拔贡,任江西宜春知县;惠应翼,康熙四十一年(1702)举人,任商州(治所在今陕西商县)学正;惠子谅,康熙五十年(1711)中举,授陇州(今陕西陇县东南)学正;惠人(子谅之子),乾隆十年(1745)中进士,授龙阳(今湖南汉寿)知县,惠政5年,两袖清风;惠自贤任胶州守备;惠象离咸丰年间中武举,任榆林右营镇标把总,同治十三年(1874),陕西学台吴转凑部议世袭云骑尉。

近现代清涧之惠,更是人才济济。清涧新编县志列入近现代人物489人,其中惠姓人有56人,占总人数的11.45%。省军级以上干部6人,厅局级干部及专家学者数十人,县科级更多。著名的人物军政界有陕西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政治活动家惠师温,成都军区后勤部政委、政治部顾问惠占荣,中共七大代表、解放后任林业部副部长惠中权,共青团中央*处*惠庶昌,陕西省常务副省长惠世恭,中央监委驻供销总社监察组组长、供销总社顾问惠庆祺,陕西省宝鸡地区专员惠居良,陕西省地质局局长惠北海,陕西省革命委员会视察室专员惠世温(化名:马万里),陕西省政协秘书长惠世武,陕西省粮食厅厅长惠荣武等。县处级干部有惠满升、惠家平、惠增勋、惠增福、惠大方、惠尊智、惠尊仁、惠德存、惠德生、惠合林、惠宁、惠世新、惠永明、惠保锡等。专家学者有西安石油大学党委*、地理教授惠泱河,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专家惠世恩等。金融企业界有中国工商银行内控部总经理惠平等。

在本县党政司法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惠姓人,新中国成立以来届届都有。2000年以来担任过主要领导职务的有100多人,近几年在主要领导岗位上有惠清江、惠清俊、惠宽和、惠生礼、惠海江、惠生卫、惠革伟、惠兆峰、惠作华、惠建华、惠国胜、惠国强、惠朋生等20等人。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清涧有个大豪绅惠华亭,他大量购买出租土地,创办晋义恒、恒庆和等商号,兼营毛毡等手工业,任陕北实业银行清涧分行经理,对境内经济流通起过积极作用。任清涧商会会长期间倡办用石板铺砌县城街道,行人称便。他是国民党员,20年代任县警察局局长,30年代任县国民党感化院负责人、县保安大队少校队副。他曾瓦解共产党人斗志,迫害共产党人。有民谣:“打开清涧城,活捉惠华亭。”1940年2月清涧解放前夕,他逃往榆林,后至兰州,1947年迁居西安,1956年病故清涧。《清涧县志》对他的评价是:处世圆滑,较有经济头脑,当地瞩目的实业人物,政治上渐趋反动。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