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澳洲的真实感受是什么,移民澳洲的条件是什么

首页 > 移民 > 作者:YD1662022-11-21 22:24:11

墨尔本Mickelham隔离中心

在这些天文数字的支出之外,还有大量无法计算的成本,比如在疫情封锁期间因客流中断而“溺亡”的中小型企业,甚至就连澳洲第二大航司的维珍航空也没有逃过*的命运。

所以,疫情虽然已经过去,但是对经济和社会的“后遗症”仍在发作。

这就是内务部惨遭釜底抽薪的真正原因。按照目前估算,如果联邦政府每年能够减少400亿澳元的支出,那么澳大利亚将在15年后勉强实现盈亏平衡,届时才能将财政赤字彻底抹平。

但是这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在15年中不再发生重大经济衰退、金融危机、大型自然灾害、公众健康安全事件……而以目前瞬息万变的亚太局势来判断,风调雨顺度过15年的可能性并不大。

当然,那些都是明天才需要担心的事,大不了明天之后还有明天。

与其此刻透支焦虑,不如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用工荒和移民荒上。

墨尔本Boxhill的一家中餐厅业主在接受《澳洲财经见闻》采访时表示:“(服务员)都找不到,以前嘛学生多,都赚点零花钱、学费,现在客流量是好起来了,但是就是没人(帮忙),所以只能自己顶着干了,工资提高了也见不到(来应聘的)。”

移民澳洲的真实感受是什么,移民澳洲的条件是什么(9)

这一幕,与5年前在澳洲疯传的,同样是来自Boxhill的“招聘PR包饺子工”广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过,用工荒并非是澳洲特有的窘境,世界上许多依赖移民的国家也面临同样的挑战。

唯一的问题是,在澳洲削减资源的同时,其他国家已经在这场人才争夺大战中发力冲刺,比如澳洲的邻国新西兰。

在上个月,新西兰移民部长Kris Faafoi宣布,新西兰将对紧缺技术人才提供“一步到位”移民通道,包括电子工程师、工业工程师、精神科医生、全科医生、兽医以及其他高技术型人才在内的职业,均可获得“先获绿卡后上岗”的特殊待遇。

所以,后疫情时代的全球人才争夺战已经打响,而这次天平双方的位置出现了对调,甚至可以说由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主动权和选择权已经落入技术人才手中。

至于巨大的财政赤字(逼近1万亿澳元)和未来15年的预算削减,这笔账同样将由纳税人,甚至后代一起承担。

当然,如果能尽快卖掉那艘法国的“隐形潜艇”,再把最后一笔价值8.3亿澳元的尾款拨给内务部,那么也许澳洲在人才争夺战的赛跑中还有些希望。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