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家如何实现相对剩余价值,资本家是如何榨取剩余价值的

首页 > 游戏 > 作者:YD1662024-01-29 04:29:29

资本家如何实现相对剩余价值,资本家是如何榨取剩余价值的(1)

一、相对剩余价值

1.相对剩余价值

我们知道在工作日中,有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资本所支出的劳动力价值的等价物,这一部分是不变量,叫做必要劳动时间。除去必要劳动时间外,工人还可以再劳动若干小时,这部分延长的时间就是剩余价值。

在不延长工作时间的情况下,想要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就可以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来实现。例如一个人工作日的工作时长为12个小时,必要劳动实践从10小时缩短到8小时,剩余劳动时间就从2小时增加到4小时。要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就需要降低劳动价值,也就是要降低劳动者必要生活资料的生产。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地改变工作日的两个组成部分的量的比例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资本家通过提高生产力来减少劳动,其目的不是为了缩短工作日,而是为了缩短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这样也就相对地延长剩余劳动时间,以便能够更多地榨取相对剩余价值。

2.协作阶段

许多人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在不同的但互相联系的生产过程中,有计划地一起协同劳动,这种劳动形式就叫做协作。协作劳动能够提高劳动生产力,他创造了一种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是比单个劳动者力量的机械总和强大得多的集体力。协作劳动而达到的效果,在一般情况下是个人劳动根本不可能达到的,或者只能靠用比这要长得多的时间,或者只能在很小的规模上达到。如果有大量的人共同劳动,就可以把复杂的劳动过程分成不同的操作,分给不同的人,因而可以同时进行这些操作。协作能提高劳动生产力、提高劳动效率,能让劳动连续、多方面地进行,能使在短时间内完成紧急生产任务成为可能,可以既扩大劳动的空间而又相对地在空间上缩小生产领域。虽然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协作形态不同,它依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形式。

二、工场手工业阶段

1.工厂手工业的二重性

工场手工业的产生方式是二重的。一方面,它以不同种的独立手工业的结合为出发点。这些手工业非独立化和片面化到了这种程度,以至它们在同一个商品的生产过程中成为只是互相补充的局部操作。另一方面,工场手工业以同种手工业者的协作为出发点,它把这种个人手工业分成各种不同的特殊操作,使之孤立,并且独立化到某种程度,以至每一种操作都成为特殊工人的专门职能。因此,一方面工场手工业在生产过程中引进了分工,或者进一步发展了分工,另一方面它又把过去分开的手工业结合在一起。但是不管它的特殊的出发点如何,它的最终形态总是一样的:一个以人为器官的生产机构。

2.局部工人及其工具

在手工工场里,终生从事同一种简单操作的工人,已经把自己的整个身体变成这种操作的自动的、片面的器官,因而他花费在这一操作上的时间,比循序地进行整个系列的操作的手工业者要少。如果一个人经常地、重复地做同一种有限的动作,并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这种有限的动作上,那么,他就能够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从中学会怎样消耗最少的力量达到预期的效果。劳动工具的分化,以及劳动工具的专门化,是工场手工业的特征。劳动工具的分化使同类的工具获得了适合于每种特殊用途的特殊的固定形式。劳动工具的专门化,则使每种这样的特殊的工具只有在专门的局部工人的手中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3.工厂手工业的两种基本形式

工场手工业的组织有两种基本形式:混成的工场手工业和有机的工场手工业。混成的工场手工业更注重生产效率,同时保留一定的手工制作元素;而有机的工场手工业更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以及手工制作的精致度。与手工业相比较,协作劳动在一方面使劳动的生产力提高了,这种提高是由工场手工业的一般协作性质产生的。另一方面,工场手工业因为它特有的分工原则,使不同的生产阶段孤立起来,这些阶段作为同数的手工业性质的局部劳动而互相独立。各个孤立的职能之间要建立和保持联系,那么,制品就需要不断地由一个人的手中,转到另一个人的手中,由一个过程转到另一个过程。把一定生产部门固定在国家一定地区的地域分工,由于利用各种特点的工场手工业生产的出现,获得了新的推动力。

4.工厂手工业内部的分工和社会内部的分工

工场手工业的分工,使工人们按照他们的特长进行分工。这样,工人被简单地分为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对非熟练工说来,是完全不需要学习费用的,但是对熟练工人说来,由于职能的简化,学习费用比手工业者要低。所以,在这两种场合中,劳动力的价值都降低了。由学习费用的消失或减少所引起的劳动力的相对贬值,直接包含着资本的更大的增殖,因为凡是缩短劳动力再生产所必要的时间的事情,都会扩大剩余劳动的领域。工场手工业的局限性,始终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场手工业就必然向机器大工业过渡。

5.工厂手工业的资本主义性质

工场手工业分工,既表现为社会经济形成过程中的历史进步和必要的发展因素,又成为文明的、精巧的剥削手段。工场手工业分工作为社会生产过程的特殊的资本主义形式,只是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一种手段。当手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它狭隘的技术基础就会和它本身创造出来的生产需要发生矛盾,这样,就导致了工场手工业必然过渡到机器大工业阶段。

三、机器工业阶段

1.机器的发展

机器发展经历了若干阶段,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步成熟,机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机器是要使商品便宜,是要缩短工人为自己花费的工作日部分,延长无偿为资本家劳动的工作日部分。机器大工业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资本家使用机器,并不是为了减轻工人的辛苦,而是为了降低产品的价值。

2.机器的价值向产品转移

机器使肌肉力成为多余的东西,也就是说机器的使用,形成了一种使用没有肌肉力或身体发育不成熟而四肢比较灵活的工人的手段,这样就使得妇女劳动和儿童劳动成为可能。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的第一个口号是让妇女劳动和儿童劳动!不分男女老少,都要为资本家进行强制性的劳动。工作日的延长是机器提高劳动生产率,即缩短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的最有力的手段。机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降低了产品的价格。

3.机器生产对工人的直接影响

资本主义运用机器,一方面创造了无限度地延长工作日的新的强大动机,并使劳动方式本身和社会劳动体的性质发生很大变化。另一方面,由于机器的广泛使用,一部分工人被排挤而失业,形成过剩的劳动人口,这些人不得不听命于资本强加给他们的规律。机器本来是缩短劳动时间的最有力手段,现在却成为把工人及其家属的全部生活时间变成了增殖资本价值的劳动时间的最可靠的手段。

4.工厂

工厂的躯体——有组织的机器体系。过去,工人是依靠个人的技巧来直接操纵工具,现在是使用劳动工具的技巧也同劳动工具一起,从工人身上转到了机器上面。工具的效率从人类劳动力的人身限制下解放出来。在工场手工业的手工业中,是工人利用工具;在工厂中,是工人服侍机器。机器生产摧毁国外市场的手工业产品,迫使这些市场变成它的原料产地。因为机器的滥用,工人自身再生产所必需的费用大大减少,而且工人终于毫无办法,只有依赖整个工厂,从而依赖资本家。所以说,工厂使工人受到的压迫和剥削加深了。

5.大工业和农业

机器在农业的使用中所造成的农村劳动人口过剩,要比它在工业中的表现更加强烈,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农村人口不断地涌入城市,补充到产业的后备军队伍中。大工业在农业内所起的最革命的作用,是消灭了旧社会的堡垒——农民,并代之以雇佣工人。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