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四大徽班分别是什么,四大京剧有哪四个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05-11 06:32:44

四大徽班,中国清朝乾隆年间北京剧坛中的四个戏班。即三庆班、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因为多以安徽籍艺人为主,故名徽班。徽班以唱「二黄」声腔为主,兼唱昆曲、梆子等。

明末,安徽青阳,徽州声腔已趋流行。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是乾隆的八旬「万寿」,闽浙总督伍拉纳推荐以著名旦角高朗亭为台柱的三庆班入京,并赢得了「京都第一」的声誉。之后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安徽戏班相继进京。在演出过程中,六个戏班逐渐合并为四大徽班。

京剧的四大徽班分别是什么,四大京剧有哪四个(1)

京剧的四大徽班分别是什么,四大京剧有哪四个(2)

徽剧原名徽调、二黄调,渊源于明代。徽剧传统剧目有1404个,保存档案有753个。其内容从列国纷争、宫迁大事、神仙鬼怪到民间生活故事。《双下山》《贵妃醉酒》《借靴》《审乌盆》都是其传统曲目。主要分青阳腔、四平腔、徽昆、吹腔、拨子、二黄、西皮、花腔小调共九类。以吹腔、拨子、皮簧为主要声腔。吹腔轻柔委婉,拨子高亢激昂,皮簧则比较通俗流畅,徽剧的表演艺术丰富多彩,技艺精湛。文戏以载歌载舞、委婉细腻其特点,武戏以粗犷、炽热、功夫精深、善于高台跌扑而震惊观众。生活小戏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风趣、诙谐和语言吸引着观众。舞台画面多采多姿,具有雕塑造型美。2006年5月20日,徽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2010年,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的四大徽班分别是什么,四大京剧有哪四个(3)

京剧的四大徽班分别是什么,四大京剧有哪四个(4)

三庆班原成立于扬州,由江春、夏文洀、余老四等撮合,前身为三个安庆戏班组成,乾隆55年(1790年),在闽浙总督伍拉纳推荐下入京为乾隆帝庆祝80大寿。由于其以二黄为主的唱腔广受欢迎,遂留京演出。在其之后,各大徽班方才逐渐入京。19世纪中期,在程长庚的领导下,三庆班进入鼎盛时期,成为四大徽班领袖。其"小荣椿科班"是京剧历史上最早的科班,培养出了包括陈德霖、钱金福、张淇林、卢胜奎等名伶,为徽班向京剧的转变出力良多。特别是卢胜奎(卢台子),最知名的特长是编戏。三庆班的连台戏《三国志》就出自他的手笔,此剧共36本。杨月楼、谭鑫培、汪桂芬等清末著名演员也均是三庆出身。

四喜以昆腔见长,乾隆中期组建于安徽,进京前活跃于扬州、苏州等地。张二奎,王九玲,刘赶三,杨鸣玉,沈宝珠,梅巧龄,时小福,余紫云,孙菊仙,穆凤山等均属此班。光绪中期庚子年散班。后有人复组四喜班,不久于宣统二年散班。其中梅巧龄就是梅兰芳的祖父。

和春班首开京剧武戏先河,并且编演了诸多的剧本。四大班中成立最晚,而解散最早。解散时,京剧还没有完全成形,仍在孕育之中。庄亲王王府当时注资了和春班,所以和春班又称王府大班。

春台班,以童伶戏见长。在当时叫春台的戏班是有很多的,所以并不十分好考证。但人们大多认为四大徽班中的春台班是由扬州盐商江春一手打造的。素有「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的说法,京剧奠基人之一的余三胜曾任春台班的班主。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