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主要讲了哪几个方面,弟子规主要说的是什么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05-16 23:48:37

简介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的一本儿童启蒙读物,也是中国古代教育的经典之作。它由清代大儒李毓秀所编,全书共90条,主要内容是关于做人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涵盖了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诚实守信、勤奋好学、谦虚谨慎等方面。

《弟子规》的语言简洁明了,内容深刻,道理深入人心,对于塑造儿童的品格和道德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它被誉为“中国儿童的圣经”,被广泛地传播和使用,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总叙1、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意译】弟子规:先贤的教诲首先是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然后是谨慎自己的言行,始终保持真诚信任。

【点评】这个序列的意义在于,人必须通过对家庭的贡献来表现出一个集体的责任感,然后才能进一步建立起与他人的良好关系。谨慎和诚信则被视为显而易见的美德,建立了一种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关系,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2、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意译】应当广泛地爱他人,亲近有仁德的人。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那么就应当学习有益的学问。

【点评】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它意味着,我们应该将爱心和仁慈发扬光大,不分阶级、性别或国籍地懂得去关心、帮助和尊重所有人。但对亲近的人更要格外关注、支持和照顾。如果我们能够在志愿服务,互助互信等方面做出贡献,并且有余力学习文化知识,那么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拓宽自己的视野,回馈社会,同时也可以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二、入则孝3、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意译】当父母喊叫你时,要尽快回应,不要拖延或置之不理。当父母有所吩咐时,也要立即行动,切勿惰慢拖延。

【点评】这是对孝顺的具体表现,也是一种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尊敬父母,服从他们的教导,不仅是家庭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耐心和自律精神,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4、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意译】对于父母所传授的知识和经验,一定要认真倾听,并且虚心学习。如果父母有所责备或指出问题,也应该虚心接受,并且主动改正错误,切勿顶撞或不以为然。

【点评】这是教导子女如何尊敬父母的重要准则。这样做可以表现出对父母的尊敬与感激之情,同时也有利于个人品德和智力的进步。总之,遵从父母的教诲和正确引导,可以促进亲子关系的良好发展,并使我们受益终身。

5、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意译】在冬天,要为父母提前暖被窝,保护他们免受寒冷之苦;夏天,要为父母提前扇动床铺,让他们不受酷热之苦;早上起床后,首先要向父母问候,并尽自己所能伺候他们;晚上,要在父母安歇之后再自行入眠。

【点评】帮助父母是我们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同时也是一种孝敬父母的体现。最直接的表现是嘘寒问暖,对父母的冷暖要在意,就是生活上的细节上有关心。

6、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意译】出门记得告诉父母自己要去哪里,回家后向父母报平安;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做事有自己的常规,不要轻易改变,以免引起父母的忧虑。

【点评】这是尊敬的消极方面,主要是告诉我们,作孩子的不要让父母担心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职业生活的稳定等一些事情。

7、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意译】虽然事情看起来很小,也不应该擅自去做;如果擅自去做,就会背离圣贤所传授的作为子女的规矩。

【点评】对父母诚实,这是孝敬父母的表现,对父母若是隐瞒一些事情,就越过了作儿女的本分了。

8、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意译】虽然东西很小,也不要私自藏起来,如果私自藏起来,就会伤害到亲人的心。最好的方式还是共享物品(特别是家庭成员之间),保持彼此之间的信任和理解。

【点评】不藏私,这是儿女对父母的责任。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分享、交流和合作的精神,提示我们在家中不应该私自藏匿东西,要将东西公开分享。

9、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意译】要了解父母亲的喜好和厌恶,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实现理想和目标。要谨慎地将父母所不喜欢的事物避免掉,以维护家庭和睦的关系。

【点评】这句话表明了儒家文化中看重家庭、友情和亲情的重要性,并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建立和谐的、互相尊重的关系。对于家人朋友,我们要用心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并尽力满足;遇到不同意见时,我们也应该保持尊重,尽量避免发生冲突,以维护彼此间的关系。这一传统美德的核心精神是"仁爱",即待人诚恳、宽容、温暖,以及与人建立互信互助的良好关系。

10、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意译】人的行为和品德会对家人和亲友产生影响。如果我们身体或情绪上有伤痛,会让家人担心和忧虑;同样,如果我们做了不道德或不光彩的事情,也会让亲友感到羞耻和难堪。

【点评】这句话表达的是儒家思想中关于个人行为影响社会及家庭的观念。在传统文化中,强调的是人应该以道德为基础,遵从敬爱长辈、友善待人、勤奋努力的品德准则,做到身体和行为上的健康与正直。同时,还强调了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作风能够对他人产生正向的影响,并且周围的人也会因此受益。这个观点启示我们即使面临挫折和磨难,但也要有一颗纯真、谦逊和善良的心,去承受并克服困难,用实际行动向亲友和周围的人展示一个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11、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意译】亲人对我好,尽孝并不难。亲人不喜欢我,孝顺就变得贤德了。

【点评】这句话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顺的观念,强调尊重长辈、关心家人、尊重祖先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价值。这句话的含义是,只要我们把亲人看成最亲近的人,并尽力以友善周到的方式对待他们,尊重他们的感受、照顾他们的需要,孝顺之路并不难走。即使我们遇到了一个并不喜欢我们的亲人,我们也应该努力尊重和照顾他们,因为这才能真正反映出孝道的高贵价值。

12、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意译】父母亲有错,儿子应该谏言并使他改正。在劝谏时,注意要和颜悦色,语气温柔,不可严责。

【点评】在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子必须尊敬父母,并在适当的时候谏言规劝。这句话体现了孝顺的重要性,并强调了谏言应该以温和的方式传达,既要提醒父亲改过错误之处,也要尊重长者的感受和面子。

13、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意译】如果父母不高兴时不听规劝,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继续规劝;父母不听恳劝,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铸成大错。

【点评】这个引文主要表达了对父母不放弃的爱,一种有力坚持的精神,即做好事情不必计较回报,只需要用心尽力,即使遭受不公待遇也没有怨言。

14、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意译】如果父亲生病,我会先尝试药物的疗效。我将白天黑夜侍奉在床前,没有离开过。

【点评】这个引文主要表达了孝子不畏艰辛、无私付出的精神,即在父母生病需要照料和保健的时候,要全心全意地贴身服务,不离不弃,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他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形式的孝行被视为对家族道德和社会价值的最高尊重。

15、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意译】父母去世,我会哀痛三年,经常悲叹叹息。我的居住地会发生变化,没有再享用酒肉佳肴。

【点评】这句话主要表达了孝子在父母去世后的悲伤之情和对父母的缅怀之情,即要消极地过一个服丧期以示悼念,避免共乐喜庆的场合,和卑微一点的生活方式,提醒自己保持虔诚和有限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尊重祖先先辈的态度被认为是家族道德和社会价值观的要求。

16、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意译】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点评】这里主要表达了对逝者的尽哀之情和对家族尊严的尊重,即要做到丧事举止端庄,郑重其事,以体现对死者的怀念之情,并尽可能地迎合死者在世时的喜好,让其安息,不留遗憾。

三、出则悌17、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意译】兄长要友爱待弟弟,弟弟要恭敬尊重兄长,兄弟之间和睦相处,这才是最重要的。兄弟和睦,也是孝顺啊!

【点评】家庭成员间要相互尊重、关爱、和睦相处的共同家族道德,即兄长与弟弟应该彼此友好相处,不要争吵斗殴;弟弟要对兄长尊重恭敬,遵守社会公德,兄弟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以维护家庭的和谐稳定。这样就会让父母放心。  

18、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意译】在家庭中不应该过分重视财富,财富之间的争斗会引发矛盾和怨恨;面对别人的不当言行应该忍耐宽容,以消除愤怒。

【点评】为人处世要避免物质因素导致的妒忌与矛盾,以及应该保持冷静、涵容的品德修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情感控制、沉着冷静,忍耐宽容,作为有教养的君子,能输钱,也能输气。

19、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意译】在宴会上或者行走中,长者先行,幼者后随,对于坐、用餐也应该有规矩和次序。

【点评】这个引文主要表达了尊重年长者的权威和地位,并强调遵循礼仪和次序。行为举止点滴都能够体现修养。

20、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意译】长辈若是呼唤别人,我们应代为传唤和转告;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要先前去转告。

【点评】处处替长辈着想,包括日常生活中找人这种小事,也要对长辈关怀的重视和尊重。

21、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现能

  【意译】对长辈要使用尊称,不要随便称呼他们的姓名;在尊长面前,谦虚有礼,不可炫耀自己的才能;

22、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意译】在路上遇到尊长,应该快速跑过去,行礼问好;如果长辈没有说话,年轻人应该退到一旁恭敬地站着。

【点评】偶然在路上遇见了长辈,对尊长要有尊敬和谦虚有礼的态度。

23、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意译】骑马或乘车,路上遇见长辈,应下马或下车问候;等待长者离开百步之远,才能继续往前走。

【点评】行路的时候,要礼让三先,以表达对年长者的尊敬。

24、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意译】长者站着,年幼者不要坐下;长者坐下,年幼者则等待长者的指示再坐下。

【点评】坐着都舒服,但礼貌比舒服更重要,在长辈面前要克己。

25、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意译】当面对尊长时,应该保持谦虚的态度,说话的声音应该低沉,但是过于低沉也不是很合适。

【点评】语音语调也是一种礼仪,在与长辈相处时,保持低调、谦虚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这句话也提醒人们,不要过于低声细语,以至于对方听不清楚或者感到不舒服。因此,这句话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在与长辈相处时应该保持适当的声音和态度。

26、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意译】 到尊长面前的时候,要快步向前;从长辈面前退去时,一定要慢一些才合礼节;长辈问你的话时,应当注视聆听,不可以东张西望。

【点评】来见的时候,快步前趋,表达重视和喜悦,离去时候,慢一些表示不舍和不惊扰。与人对话,要注视,不要表现得心不在焉。

27、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意译】对待家族中其他的长辈,应该像对待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样尊重和依从;对待诸位兄长们,也应该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兄弟一样互相关心和支持。

【点评】这句话强调了家族中的亲情和尊长意识,提醒人们在家庭中要尊重长辈,互相关心,共同维护家族的团结和和谐。  

四、谨28、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意译】每天要早起晚睡,因为时间很容易流逝,老年很快就会到来,所以要珍惜眼前的时光。

【点评】这句话是一种警示和提醒,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充分利用每一天,不要浪费时间。同时,也提醒人们要注意身体健康,其中早起眠迟的观念似乎与现代卫生观念有所不同,我们当然还是提倡尽量保持早睡早起的习惯,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但这句话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珍惜时光的态度,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29、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意译】这句话的意思是,早晨起来要洗脸漱口,上完厕所后要洗手。这句话强调了个人卫生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保持身体健康和避免疾病传播。

【点评】这句话传递了一种健康、文明、礼貌的生活态度,反映了人们对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的重视。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这种生活态度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和文明标准,对于个人健康和社会卫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0、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意译】帽子必须戴端正,纽扣必须扣紧,袜子和鞋子都必须穿得紧贴合适。

【点评】这句话强调了衣着整洁、得体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穿着方面要注意细节,尽量做到完美。它传达了一种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生活态度,反映了人们对品质和形象的重视。在现代社会,外表形象往往是人们交际、工作和生活的第一印象,因此注重衣着整洁、得体,是一种必要的社交技巧和生活习惯。同时,也需要注意不要过分追求外表,而忽视内在素质和品德修养。

31、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意译】将帽子和衣服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意乱放,以免弄脏或变形。

【点评】这句话强调了物品摆放的规范性和整洁性,提醒人们要注意细节,保持环境的整洁和卫生。传达了一种注重细节、讲究整洁的生活态度,在现代社会,环境卫生和整洁度已经成为了一种文明标准和生活习惯,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健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需要注意不要过分追求整洁,而忽视物品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32、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份 下称家

【意译】衣服要求干净,不必太华丽昂贵,适度端庄得体即可;着装要与自己的身份合适,服装的价格也要和自己的家境相当。

【点评】这是一种形容人着装风格的文化观念,主张做人应遵循中庸之道,注重内在修养而非外在浮华。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在提醒我们在穿着打扮方面不要过于铺张浪费,也不要过于朴素简陋,应该以恰当得体为宜,更要注重内在品格和家庭生活等方面的修养。从文化角度来看,人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展示优雅、品位和成熟稳重的形象。而“衣贵洁,不贵华;上循份,下称家”的风格则不失时尚,更加强调了人的全面修养与内涵,涵盖了社交礼仪、品位与美学感受等多个方面。

33、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意译】在饮食方面,不要挑剔、偏食或选择过于讲究,应该适当控制食量,避免过度。

【点评】不管什么食物都应该认真对待,不应该因为对某些食材喜好而忽略其他食材的营养。同时指在饮食中,应该遵循适量原则,不要过于贪吃或暴饮暴食,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这句话体现了关注身体健康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观念,反对对食物的过分挑剔和浪费,提倡珍惜食物和合理搭配膳食。同时也表达了对身心健康的重视和追求,提醒人们不要过度或无节制地享受食物,以免给身体带来伤害。  

34、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意译】年纪尚轻的人不应该饮酒,因为过量饮酒会使人失去控制而失态。这是人最为出丑的状态。

【点评】这句警示语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节制、自律和文明礼貌观念的重视,提醒人们在青少年时期要保持清晰的思考和判断能力,远离不良诱惑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也倡导了珍惜生命和身体健康的态度,强调了个人健康和社会责任的紧密联系。圣经说【弗5:18】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荡……。

35、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意译】行走从容得体,站立端正姿态优美,作揖时深度恰当、圆润有礼,做拜礼时虔诚有节、谦逊恭敬。

【点评】这里所描述的动作和仪态是指在社交场合或礼仪场合中表现出的礼貌和文明,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强调的“礼”、“义”、“仁”等观念。步从容、立端正是对个人身体形态的要求,体现出对于整洁优美的外表和品味的追求,也彰显了自信、大方、高雅的气质。揖深圆、拜恭敬则反映了对待他人尊重和敬重的态度,注重在人际互动中展示亲善友好和尊重他人的基本礼仪,同时也说明了个人修养和品德的高低。

36、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意译】到别人家里,脚不要踩在门槛上,不要身子歪斜倚靠门框,不要翘二郎腿,不要扭动臀部。

【点评】这些规范描述了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循的一些细节礼仪,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礼”的精神。勿践阈、勿跛倚是对于进出门户和停留场所的基本规范,体现了尊重他人场地和私有财物的常识,同时也突显了一种崇尚秩序、讲究卫生的社交氛围。勿箕踞、勿摇髀则关注个人习惯和行为的合宜度,在形态上力求端庄庄重,在举止上追求优雅得体,同时注重自我克制和对他人感官的尊重。

37、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意译】轻缓地拉开门帘,不要发出声响。在拐弯时慢而稳定要拐外侧,不要碰到尖角。

【点评】缓揭帘、勿有声讲究在日常居家和社交行为中注意对他人感官的尊重,体现出恭敬礼让的态度和习惯,也有助于维护与邻里间的关系和谐,彰显着一个成熟文明的国民风范。宽转弯、勿触棱强调在行进时应该注意安全和机动性,同时也反映出在形式上追求缜密和完美,所表达的内涵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做到儒家所言的“内圣外王”,从细微处践行习俗和礼节,展示出我们文雅、细心、规范的素养和风格。

38、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意译】拿着空器物就像拿着满的一样认真,进入空房间就像有人在那里一样谨慎。

【点评】表面上看,这些礼节可能显得过于讲究和拘泥,但实际上蕴含了对于精神修养和人格涵养的高度重视,在树立个人形象和社交形象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它强调了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品位、细致、谨慎和深思熟虑的精神,不断锤炼自己个人的素质和风格,同时也体现出对于平凡事物和环境的关爱和呵护,彰显着一个完善、尊重和融洽的社交习惯和注意礼仪的精神。  

39、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意译】做事不要着急,匆忙容易犯错。不要害怕困难,也不要轻视它们。

【点评】这些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进德修业、坚持不懈、审时度势、脚踏实地”的智慧。事勿忙、忙多错向人们发出对于抑制贪图速成或求快取胜心态的敦促,帮助其培养稳重、端庄的处世态度,提醒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周密谨慎,力求完美。勿畏难、勿轻略强调在面对挑战和压力时必须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排除恐惧和逃避的因素,不轻易放弃,不轻视别人和问题的复杂性,注重“厚积薄发”和细致深入的分析思考。

40、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意译】对于那些有激烈冲突争辩或者暴力打斗、聚众赌博、色情等不良场所,绝对不要接近;对邪恶的事情,不要好奇过问。

【点评】这句话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道德、心灵、品行的重视和规范。前句是要我们远离纷争,斗闹场指的是挑起骂战或冲突的地方,也可以理解为矛盾激化的场所。绝勿近强调必须远离此类场所,保持自己的安全和理智,不轻易被不良氛围所侵染,并从内心深处排斥暴力等非理性的、狭隘的行为方式。邪僻事指的是背离正义、忠实、信仰和人伦道德等基本原则的事情,绝勿问表明人们应该有底线意识和真善美值观,不讨论、不评价、不宣传和不接受与正常社会交往无关的成见和言论。要践行一个人应有的正直、纯洁和道德规范,远离暴力和矛盾,保持清明的头脑和健全的世界观,也要保持对于社会、人类、文化、真理和正义等普遍和高尚价值的敬畏和追求。

41、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意译】将要进门时,先问谁在里面;将要上课堂,就必须提高声音。

【点评】这些规范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注重细节和人际交往方面的精神。要求孩子们自小要展现出对待生活和学习的严谨态度和对他人的真诚尊重。

42、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意译】若是屋里的人问:“来人是谁?”,应该回答名字;若回答:“是我”,就会让人无法分辨是谁。

【点评】这句话所表述了一个关于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原则,即用简明、客观的方式回答问题,并避免使用含糊或个人情感化的表述。在回答“来人是谁?”这样的问题时,我们不能仅仅用“是我”这样模糊的表述回答,而应该给出对方如何区分你的姓名,以保证信息在交换过程中的透明度和准确性。因为不清楚是谁,就难以建立良好的互动和信任关系,特别是在高度认知化和专业化的领域,这样的问题更为重要。所以,这句话所表达的核心是诚实、真实和明晰的沟通,在与他人交往中应该慎用个人情感化的表述,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真相的传达。

43、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意译】借用别人的物品,要明着向人请求、征得同意;没有征得同意,擅自取用是偷窃行为。

【点评】这句话强调了尊重他人财物和合理使用的道德原则。借用他人物品时要遵守道德规范,明确地向他人表示请求并征得同意,以充分尊重他人的财产权和私人领域。如果没有获得他人的同意而侵占他人的物品,会被认为是擅取、偷盗行为,反映出缺乏诚信和尊重他人的行为态度。因此,我们在平日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社交礼仪和自律的品格,做到尊重别人,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道德上的困扰。这句话所表达的核心是诚实、真实和尊重的道德准则,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应该遵守公共道德和法律法规,尊重别人的财产权和个人隐私。

44、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意译】如果我们借用了别人的物品(包括人物),一定要及时地归还;如果有紧急情况需要再次借用,也不难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帮助。

【点评】这句话强调了在借用他人物品时应保持适度和尊重的原则。对于借用,我们应该始终保持感恩之心,不断表达感激和尊重;同时,在使用完毕后,也应该及时清算、清洗和归还,以提示我们的借用行为符合规范,并且尊重别人的个人领域。只要我们能够保持适度、尊重和感恩的态度,就可以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促进个人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五、信45、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意译】说话要以诚信为先,不能使用欺骗和妄言;如果出现了谎言和虚假宣传,则会导致社会混乱和道德沦丧。

【点评】这句话强调了言行一致和诚信守信的原则。言语其实是我们日常交往中最主要的工具和形式,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保持诚信和透明,不可使用虚假、夸大或者误导他人的方式,损害他人的权利和尊严,破坏公共秩序和社会道德的基础。只有当我们重视言行一致、真诚守信的原则,才能够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有效地贡献个人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46、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意译】说话不要过多,少而精干为上;重要的是表达要真实,而不是使用花言巧语欺骗他人。

【点评】这句话强调了言简意赅和诚实守信的原则。具体来说,有时我们会发现自己在交流中说话浮夸、夸张或者动用一些华丽词藻,以给他人留下更好的印象。但是,如果讲话过多、含糊不清或者明显夸大其词,不仅容易引起误解和不信任,也往往会损害我们的个人品格和形象。正如圣经所说的:【马太福音5章37节】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

47、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意译】使用奸巧言辞、粗俗污言和市井化的语言应该杜绝。

【点评】这句话强调了语言修养和文明素质的重要性。具体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人们的背景和文化习惯各不相同,我们需要注重修养和素质,不要受其污染,不仅要使用正确且得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还要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冒犯他人或者伤害社会公序良俗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圣经教导说【弗5:3】至于淫乱并一切污秽,或是贪婪,在你们中间连提都不可,方合圣徒的体统。【弗5:4】淫词、妄语和戏笑的话都不相宜,总要说感谢的话。

48、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意译】在没有真正了解事情的情况下,不要随意发表言论和传播消息。还没知道真相之前,不要轻易传播谣言。

【点评】有时候我们会在没有全面了解或者核实情况下,仓促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将所听到的消息传给他人。然而,这种做法往往容易引起误解和歧义,损害自己的信誉和形象,也可能对其他人的权益和尊严造成损害。因此,当我们遇到一些未知、模棱两可的情况时,应该静心分析、梳理信息,保持客观、冷静的思考态度,并积极寻找证据加以校验,才能确保自己的言行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能更好地维护社交关系和工作环境的和谐稳定。总之,愚昧的人是话就信,聪明的人步步谨慎。

49、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意译】对不合理的要求,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

【点评】这句话所表达的是审慎和负责任的态度原则,在社交和职业中应该注重言而有信、信守承诺的价值观,避免轻率承诺和欺骗行为,以维护个人的信誉和社会公信力。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能会面临各种承诺和约定的情况,如果自己不能从内心确信可以实现和完成承诺,那么就不要轻易许下承诺,以免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压力。因此,当我们面临此类情况时,应该认真考虑自己的能力和资源状况,权衡好利弊得失,并在必要的时候明确表达自己无法承诺的态度,避免造成进退两难的局面。

50、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意译】我们说话的时候要做到吐字清楚,语速舒缓。说话不要太快、吐字模糊不清。

【点评】这句话所表达的是文雅、精准和清晰表达的原则,在口语交流过程中应该注重语言艺术和流畅性,兼顾启迪思想和精准传达信息的目标。

51、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意译】面对人事辩论,这个这样说,那个那样说,我们只管做到背后说别人的长短;不关自己的是非,不要无事生非,去管理与自己无关的事项。

【点评】这句话所表达的是谦虚、客观和审慎的原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观点和议题,有些与自己有直接相关,而有些则只是与当下环境或者他人有关。对于那些和自己无直接关系的话题,我们应该拥有开放的心态和包容的胸怀,不要轻易向任何一个方向倾斜,也不宜在旁人之间随意发表明确态度。特别地,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了解和信息储备,那么就更应该保持沉默和谦恭,尊重他人的观点和决定,不去做出无意义或者破坏性的评价或干预。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应该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经过充分的讨论和协商后做出决策,以维护集体利益和社会公平。

52、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意译】遇到有品德好的人就应当想法跟他一样;哪怕离开他很远,也要在心里把他当成斗志慰藉和自我提高的引领。

【点评】这句话主要表达了学习优秀品质、不断追求进步的态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学习、尊重师长并增强自身品德素养一直被全社会所重视,反映了不断追求进步和人际交往和谐的价值观念。

53、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意译】遇到有恶习的人就应当反思自己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如果有的话就及时改正;如果没有,也要提高警惕,防范自己不会被同化。

【点评】人要善于从别人身上的不足来反省自身,并修正错误、保持清醒和自律的态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谨慎约束自己行为,警醒自我随时纠偏已成为人们积极向善的重要素养之一,反映了强调自我提高和尊重规则的价值观念。;

54、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意译】只有道德修养和学识技能一样重要,如果在这些方面不如别人,就应该努力自我修炼和提高。【点评】 人要注重全面发展、强调自我提升的态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文化素质和品德修养并重一直是受到尊敬和推崇的生活方式,反映了注重全面发展和精益求精的价值观念。55、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意译】如果在衣食方面不如别人,不要产生嫉妒和悲伤的情绪。

【点评】要反对攀比、降低物质*的态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内心修炼和精神追求,不将物质作为唯一目标,反映了厚德载物和淡泊名利的价值观念。

56、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意译】听到自己的过错会感到愤怒和惭愧,听到别人对自己的称赞则感到高兴;那么坏朋友对自己有损害的朋友就会来找你,而对你有益处的好朋友来了则会远离你。

【点评】一个愿意接受批评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友谊。才能得到朋友的帮助。 这是在强调推崇德行高尚、刻苦自省,慎选交往对象,重视诚信和友谊,反映了以人为本和以德立身的价值观念。

57、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意译】听到别人的称赞反而感到担心和压力,听到自己的过错则会深感欣慰;良师益友就会渐渐和你亲近。

【点评】要客观正确对待自我和他人,并以诚相待、理解包容的态度。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友谊。

58、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意译】如果是无心之失,虽然结果可能不太好,但不能算是真正的错;而有意为之,则是恶意行为。

【点评】在判断一个人的过错时,需要考虑其动机和意图,并进一步区分“错误”与“恶意行为”的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倡导以心为本、注重内心修炼,同时也强调道德准则和法律规定。因此,个人行为必须严格遵守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既要有意识地避免恶意行为,也要对无心之失进行真诚的反思和补救。

59、过能改 归于无 倘揜饰 增一辜

【意译】 如果改正了自己的过错,那么这个过错就不存在了;但如果故意掩饰,那么就会再增加一次过失。

【点评】在面对自己的错误行为时,应该勇于承认并积极改正,而不是掩盖或逃避。个人应该自我反省,保持清醒和诚实的态度,及时纠正错误行为,做一个守诚信、准法治、讲责任的好公民。

六、泛爱众60、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意译】所有的人都应该被爱,天空覆盖着我们,大地载着我们。

【点评】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爱,尊重和包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个体和谐共处与社会和谐共生的理念,倡导“仁爱之心、日用之功”的精神。因此,每个人都应该保持诚实、守信和友善,积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61、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意译】行为高尚的人自然得到名望,这个人受到他人的重视并不是因为其外貌高大。

【点评】这句话指出了个人行为对于认可和尊重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倡导“以德行立身、以德治国”的思想,注重道德修养和实践,同时也反对形式化的权力和表面浮华。因此,在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中,个人的高尚品德和优秀行为更加受到重视和推崇,而不应该只看重外在的表现或者地位等因素。

62、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意译】有才华的人自然会受到更多的尊重,这种尊重来自于其真正的能力,而不是口头上的夸赞。

【点评】这句话表达了才干和实际工作能力对于个人地位和社会认可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个体能力的培养和实践应用,并且反对功利主义或者虚浮的言辞。因此,在人才选拔和职业发展中,真正的能力和实践经验往往是衡量和评价的主要标准,而不是口头的赞美或者内部关系等其他因素。

63、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意译】拥有能力的人不要自私,别人有能力,不要轻易指责和毁谤。

【点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和实践,但是也反对个人利益至上或者纯功利的行为。因此,在相互交往和沟通中,应该保持谦虚、宽容和尊重他人的态度,不以自我为中心或者比较和毁谤他人。

64、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意译】不要奉承富人,不要在穷人面前骄横,不要厌恶旧的人或事物,也不要追求新事物而喜新厌旧。

【点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稳健和持重的品行,反对极端主义或者盲目追求潮流。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应该保持对于富贵、贫穷、过去和现在的正确看待,不给任何特定群体或者价值观播下奉承、自大、固步自封或者追求虚浮的念头。

65、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意译】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忙的事情,所以,不要去干扰别人;如果人心中有所不安,就不要去和别人说话打扰。

【点评】我们在日常交往中,要注重个人自律和尊重别人的感受,在交往和沟通中应该注意不给他人带来麻烦或者困扰。因此,在平时的活动和做事中,应该自觉地避免干涉他人的权益或者影响别人的工作效果,同时也应该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言行,避免因为自己的过失或者失控影响到别人。

66、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意译】如果别人有缺点,切不可公开揭发;如果别人有隐私,更不可胡乱去传播。

【点评】人与人之间要注重忠诚和信任的关系,反对道德上的狭隘和过失。因此,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时,应该避免把别人的短处或者私事暴露于众人之前,尊重别人的隐私和尊严,避免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和不必要的纷争。

67、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意译】喜欢夸奖他人优点的人就是善良的人,如果别人知道了你如此夸奖他这些善良的品质,更会思考并自我激励。

【点评】这句话指明称赞对于一个人的激励作用,这是一种正能量的释放。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应该多从身边发现有道德榜样的人并从他们身上学习经验和品质,把好人变成朋友,以整体的力量来提升文化氛围和社会价值观念。

68、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意译】把别人的缺点放大(公开揭露)就是恶劣的行为,只会让当事人自暴自弃地更加去作恶,就无形中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更多祸害。

【点评】要反对道德上的狭隘和过失,强调对于个人品质的尊重和保护。因此,在批评他人时,应该以善意和建设性的方式去做,避免因为过度且无用的压力而对别人和自己造成不良的心理和身体影响。

69、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意译】以善意的态度相互帮助和提醒,可以巩固人们良好的品德;若以错误的方式处理问题,则不仅亏待了自己,也伤害了别人。

【点评】古人强调以互相尊重和理解为基础的交往方式。在相互交往时,应该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和方式,通过善言、善语和善举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争取内心的满足和他人的认可。与此同时,也应该注意避免情绪过度和过多的倾听和理解,保持冷静和平衡的态度,从而使交往更加高效和有益。

70、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意译】在交往互动中,应当分清取舍的尺度,坚持适度和恰当的原则。与人相处要尽量多给对方,少索取回报。

【点评】我们需要学习在人际交往中如何正确处理彼此的需求和利益关系。应该根据情况灵活处理,保持适度和平衡的态度,不过分索求他人的帮助和财物,也不过于吝啬和有所保留。同时,在发现别人有需要时,也应该尽可能地伸出援手,展示个人的善良和公正,并通过此种交往方式,增进友谊,建立信任和彼此尊重的关系。

71、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意译】如果要扩充自己的朋友圈,应该首先审视自己的言行和行为。如果自己不想要,那就立刻停止。

【点评】这是教导我们在建立与别人关系时需要的自我反省和规范。在扩大自己人脉圈的过程中,需要对自己的内心价值和行为规范进行深入探讨和认知,从而能够更好地反省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合乎道德标准和社会规范,并适时地调整个人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同时,在处理与他人之间的交往时,也应该尊重对方的权益和价值观,保持诚信和公正的交往方式,不因小失大,也不强加于人,从而达到和谐相处的目的。

72、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意译】对于受到的恩惠应该回报,对于受到的怨恨则应当忘却。报答别人的善行应该倍加努力,而惩罚别人的恶行则应当适可而止。

【点评】古人推崇以知恩、感恩、报恩的道德观念和实践方式,认为人类共存与共荣需要强调互帮互助和情感支持的精神价值。因此,在面对他人的恩惠时,应该秉持知恩图报的原则,懂得珍惜和回报别人的善意,同时也应该尝试以沟通和理解的方式化解彼此之间的分歧和误解;面对他人的冷漠和伤害时,则应静心排解,将其视为过去的经历,并更好地反思自我成长的机会和方向。

73、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意译】对待婢仆的时候,你是身居高位,即使地位高贵,也要宽容仁慈。

【点评】在个人拥有权力和地位的时候,如何正确看待和对待他人以及应该具备的品格。在身为高贵阶层或者拥有相应权力的时候,应该尊重他人,关心员工、家人等下属,做到不逾越底线,言行从容得当。

74、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意译】翻译:用权势服人,心灵无法真正信服;用道理说服人,才能真正令人信服,使人不再有多言。

【点评】要注重以智慧、品格、情感为核心构建和推动人际关系和组织发展,在处理与他人的交往时,通过行使权力或利益等手段获得他人的服从并非最好的方式,而是应该尽可能地充分运用理性和良知来征服人心,并用创造性的方法来协调双方的利益和需求。

七、而亲仁75、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稀

【意译】虽然同属于人类,但人的品质不一。大多数人遵从习俗陋习,真正仁慈的人却很少。

【点评】我们要注重个体与集体关系的处理,强调人类普遍共同的道德基础和社会价值体系,同时也注意到各种文化传统、伦理规范和行为方式在不同个体中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及适用度上的相对性。因此,在面对生命、疾苦等根本问题时,需要深入思考人类的共性和差异性,承认个体的多元性和价值,同时也需要通过建立公正有效的机制来推进人类的共同福祉和发展。 对于人类道德品质的提升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应该注重培养个人的人文素质和全球意识,重视教育和倡导先进的文化理念,并积极探索符合人类本性的自由、平等、尊重和爱的精神道路。

76、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意译】果敢正直的人,会受到众人的畏惧和排斥。他们言行坦率,不屈于权势之下,也不迎合舆论。

【点评】古人认为人应该树立正直勇敢的品格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对于那些有追求并表达自己观点和价值观的果断有识之人,虽然可能会遭到外部环境或利益集团的压制与排挤,但也获得了内心深处的力量和尊重。

77、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意译】亲近有仁义德行的人,受益无穷。德行就会日益进步;错误就会与日俱减。

【点评】这是告诉我们要建立正确的朋友圈,因为滥交是败坏美好品德的行为。

78、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意译】不肯亲近仁义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奸邪小人就会趁虚而入,影响我们,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

【点评】一个人的品行和行为会受到周边群众的影响,特别是那些德行低下的人,会给我们带来危害,所以谨慎择友,才能做一个有正义感、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用真诚和尊重去维护人际关系的美好,共同推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八、余力学文79、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意译】翻译:只懂得读书学问,却不实践行动,一味沉迷于表面的虚华,会成为何种人?

【点评】要注重实践和行动,知行合一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单纯“读书”,仅仅是增加了知识面而已,如果没有付诸行动来实践并实现个人价值,就容易被表面的虚华所迷惑而迷失了方向。与此相反,做一个勇于实践、脚踏实地的人,能够在实践中领悟到道理,也能够发挥个人特点和优势,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80、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意译】只重视实践行动,不注重学问修养,盲目自信任性而忽略真理是什么。

【点评】这句话意在告诫人们,在追求实践行动的同时,也应该注重知识和修养的积累。一个人只有有扎实的学识、广泛的阅读和深入的思考,才能够更好地认识世界、掌握方法、把握事物本质。否则,一味强调实践行动,却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开放的思维,很容易容易产生偏差,用盲目自信的个人主观判断来对待复杂的社会现实或问题,进而偏离真理和正确的道路。

81、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意译】读书的方法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

【点评】这时在介绍了读书的方法和修养。心即指用心去思考和理解知识,发掘其中真谛;眼即指用眼去观察和研究资料,深入把握事物特性;口即指用口去宣讲和弘扬学问,发挥自己的作用和价值。信仰则是贯穿这三者之间的精神纽带,它能够激励人们勇于创新、奋发向上,也能够使人在探索和实践中始终秉持真理、正义和善良的信念。

82、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意译】在读书过程中,不要一味崇拜别人已经完成的成果,而是要专注于自己当前的阅读和思考;当你尚未完成当前学习内容时,也不要轻易跳到其他地方去探寻。

【点评】读书学理的时候,不能盲目追随、一味模仿,应该发扬创新精神、保持思维的开放性,为自己独立思考和探索留下空间和时间。同时,这句话也提醒人们,坚持做好眼前事,勿失勿忘,不要因为新奇而忽视现实,更不要疯狂干涉现有进度而耽误事情的结果。只有紧抓当前,完成所需任务,才能够畅通无阻地向前推进,并实现更大的成功。

83、宽为限 紧用功 功夫到 滞塞通

【意译】做事情时应该灵活掌握度的尺度,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要过于拘泥,适度宽松而紧张地用功,只有精雕细琢、不断努力,才能够克服困难、畅通无阻。

【点评】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始终追求均衡稳定、激情投入、持续学习和不断进步的工作状态和态度,以实现自身价值并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84、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意译】当你遇到疑惑时,可以随手记下来;遇到别人时,可以向他询问求证确切的意义。

【点评】对某个问题产生疑虑或困惑,无法得到答案或解决方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及时记录下来,随时听取他人意见和建议,找到更好的理解和应对方式。这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加深对这个事物的认识和了解,还可以通过和他人的交流对彼此进行思想碰撞,共同拓展视野、积累经验。同时,这也提醒我们要坦诚地接纳自己的疑虑和不足,勇于开放思维,乐于与他人分享和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实现个人价值。

85、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意译】房间整洁,墙壁清洁,桌面干净,笔和墨池都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点评】这是对书房的要求和描述,不仅需要讲究环境卫生和美观整洁,还应该注重文化修养和学习氛围的塑造。这些要求不单单是对于读书人而言,更是一种行为规范和人际交往方式,借此来锻炼个人修养、涵养和良好的思想素质,从而推动自身向更高层次拓展并迈进。

86、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意译】墨要磨匀,心不可偏;写字时要恭敬,一心一意。如果心态不端正,写出来的字也会难看。

【点评】这是说写字时要恭敬严谨,心思要专注,若内心不安定,则显现在书写上会影响笔下的字。这表明书法创作是需要内、外两个方面的和谐发展。因此,在书写和艺术实践中,我们不能只注重笔画和形式美,更应该倡导崇高的审美情操和品格境界,在工具运用上也需要注重细节,实现精益求精,从而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并引领社会文化生活。

87、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意译】编制好书单,把每本书摆放在固定的位置上。读完之后及时放回原处。

【点评】读书人要对书籍进行分类整理,不仅是为了方便阅读和查找,也是一种文化素质的体现。而将读看毕的书及时还原处,让下一个人也能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这一做法是对于书籍管理的规范化和文化传递的有效途径。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注重细节和顺序,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文化环境。

88、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意译】尽管有急需,也要把卷轴捆绑整齐。如果有缺损或损坏的地方,就及时修补。

【点评】读书之人要在平时阅读中保持规矩。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好老师,在使用和保存上需要特别小心谨慎,尽力避免对其造成损害,同时,在发现问题时也要及时作出处理,让它们始终保存在完好无损的状态下。

89、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意译】非圣贤所著述的书籍,不要去看。这些书会使我们的心智受到污染,损害我们的聪明才智和挫伤我们的心志。

【点评】我们一方面倡导读书有益、勤学励志,但是也需要选好书、读好书。因此,提醒大家要避免那些低俗、浅薄、猥琐、不健康的阅读材料。因为这些内容并不能够让我们真正得到知识的滋养,反而可能会对我们的正常认知产生干扰,引发思想误差。同时,阅读习惯也是需要逐渐养成的,在选择读物上应该注重价值观、道德准则,通过良好的读书习惯来塑造自身视野和人格境界。

90、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意译】即使是遇到挫折,好不要自暴自弃,通过身体力行圣贤的训诫,就可以达到圣贤的境界。

【点评】这句话提醒我们,在面对挫折、失败和困境时,不要轻言放弃,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勇往直前,克服困难。同时,也说明了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虚心接纳圣贤先贤的经验与智慧,并且为之所用,不断提升自我修养和素质,逐渐成为一个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