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明月如霜赏析,永遇乐明月如霜宋苏轼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06-16 15:52:24

在宋神宗元丰元年,也就是1078年,苏轼任徐州知州。

一日,苏轼夜宿燕子楼,他看到这清幽之景,内心颇为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永遇乐.明月如霜》。

永遇乐明月如霜赏析,永遇乐明月如霜宋苏轼(1)

今天,我们不妨欣赏这首充满玄妙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这首词描写了一个清冷的夜晚。此时正值深秋时节,天空中挂着一轮明亮的月亮,皎洁的月光让大地也变得明亮起来,万物仿佛染上了一层白霜,颇有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的韵味:“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一阵秋风吹过,平静的水面掀起了阵阵涟漪,也让人感觉到阵阵凉意,这夜色是如此的迷人,真是令人如痴如醉。

此时已是深夜,人们都已经安然入睡,而苏轼依旧不愿睡去,或许是“只恐夜深花睡去”,贪恋这人间美景,亦或是他心中充满人生感慨,他要在这清冷之夜沉思一番。

此时不愿睡去的还有港湾的鱼儿,它们争相跳出水面。晶莹剔透的露珠滴在荷叶上,真是别有一番韵味。

永遇乐明月如霜赏析,永遇乐明月如霜宋苏轼(2)

夜是如此的安静,又如此的寂寞,此时的苏轼多么希望身边能有一位知己,在这深夜之时,喝着茶,畅聊人生百态和诗词歌赋。

苏轼迷迷糊糊地进入了梦乡。忽然,外面传来了清脆的鼓声,原来此时已经到了三更时,夜更深了,也更静了,仿佛都能听到窗外落叶的声音。

这鼓声打破了苏轼的梦境,他索性穿上衣服,徘徊在夜色茫茫的小园中,思索着人生的种种过往。

如果说上片是描写了秋夜之景,下阙则是对人生的感悟。

苏轼为什么会说自己是天涯倦客呢?或许是他厌倦了在朝廷中的你争我斗,既然自己无力在朝廷中抗争,不如索性抽身而退,来到地方任职,造福一方百姓。

有的时候,苏轼何尝不想像陶渊明那样回到家乡或者归隐到山林中去,但是故乡之路何其遥远,这只能成为一个梦了。

永遇乐明月如霜赏析,永遇乐明月如霜宋苏轼(3)

苏轼居住的燕子楼,曾经是唐朝歌妓关盼盼所住的地方。当年,徐州尚书张愔为爱妾张盼盼修建了一座燕子楼。几年后,张愔因病去世,而关盼盼则独居燕子楼十年有余,每日清茶淡饭。后来,关盼盼在思念与痛苦中绝食而亡。

如今,佳人已逝,燕子楼还伫立着,似乎在见证着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人的一生就像一场梦,有美梦,有噩梦,每个人都在梦中从未醒来。

在将来的某一天,也会有人在燕子楼中,感慨人生变迁和世事无常。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