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墓畔口原文,萧红选集全文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07-05 21:47:33

萧红墓畔口原文,萧红选集全文(1)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944.11

萧红墓畔口原文,萧红选集全文(2)

三姑石 读后

遇见这首诗,第一感觉并不觉得如何被吸引,但是确有许多好奇的地方。戴望舒与萧红之间有怎样的倾慕?认可?相惜?或者说他们之间有怎样的一条感情通道?

此诗呈现的事实是,戴望舒在萧红墓畔口占,并写下了诗篇。

作为文人与文人、名人与名人之间的交集,止于此诗,我了解不多。但是我们所知道的是,戴望舒的《油纸伞》、萧红的《呼兰河传》,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那样坚固和沉实,那样影响深远。

似乎我应该剔出好奇的冲动部分,别小报记者似的,有太多的想象。戴望舒走了六小时的长途,只为了“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是,也不是。想想啊,1944年的冬天,那是怎样的兵荒马乱?那是怎样的寒意瑟瑟?那是怎样的道路坎坷?那是怎样的心无可置?

悲苦的文人萧红,已躲进尘土里。似还苟活在尘土之上的另一位同样有文人之悲苦的戴望舒,他的心应该正处于无处安放的当口,他想到了尘土之下的萧红,曾一起畅谈文学的心灵的朋友。

诗中的红山茶许暗含萧红之名,这实为吾之揣测。而这束在夜色与海风中像火一样燃烧的红,作为诗句中一抹夺目的亮色,则以其高洁的花语映照着戴望舒心中的一份赞美、一份尊重、一份懂得。

他们于坟头的相遇,是烛照中光明的中心,冷风已停息,喧嚣已休止,于苍茫中浮现的剪影,因了一束红山茶而格外摇曳多姿。

这是至暗时刻还有的明亮部分,是文人与文人之间不死的情分。戴望舒应是没有点燃祭奠的纸张,但他的心中却落满了无边的灰烬。

至此,我似乎回答了自己的好奇,又似乎没有。他们之间架设的桥梁应该是他们都能找到的最纯洁的文字,最赋予感情的文字,最有灵魂和生命的文字,是这些文字与文字之间的联接、联系和联通,让他们之间有了一份默契,阴阳之间有了可以通达的缝隙,有了可以互相倾听的律动,有了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共情和真挚。

我觉得仅此就足以使人温暖,使人动容,使人油然而生不尽的温润与舒畅。

可以想象,戴望舒到达萧红墓畔时,已是夜色沉沉。

长夜漫漫,夜色已覆盖了戴望舒。他没有离开,似乎在那里待了很长很长时间。

在来的路上,在来之前,他好像有许多奢望。然而,他似乎没有找到此行的答案,也没有消解内心的沉淤。站在无尽的荒凉与漆黑的夜色中,感受左手握着自己右手的孤独,他或已经想明白,阴就是阴,阳就是阳,阴阳两隔就是分别,就是生死,就是白天与黑夜,就是你与我之间锁紧的门。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这最后一行诗,一定不是戴望舒的怨叹,也一定不是戴望舒对萧红的不解。戴望舒听不到萧红的鼻息,萧红也感受不到戴望舒的脉动,他们再不能握手,不能凝视。即使在阴阳两界,他们都还那么小心,他们只能听着海涛似的闲话,只能在闲话中躲藏。

他们似乎已习惯于不能把内心和坟墓里的东西挖掘出来。戴望舒与萧红不能,我们也有,不能的为难。

关于作者

萧红墓畔口原文,萧红选集全文(3)

戴望舒(1905年11月15日-1950年2月28日),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省杭州市人。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友》旬刊。1950年戴望舒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

萧红墓畔口原文,萧红选集全文(4)

读诗人

三姑石,系诗爱者,读诗是她的习惯,有她的悖论和主观,喜欢从民间视角,或他视角读诗。如果你看到,偏又赶上她言语走音的一日,敬请理解。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