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迁的代表,描绘时代变迁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07-09 03:17:49

时代变迁的代表,描绘时代变迁(1)

旅游博主卢施颖在拍照。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诗蓝、高凯珅摄

时代变迁的代表,描绘时代变迁(2)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陈诗蓝)1949年10月14日,在市民的翘首以盼中,沉闷压抑许久的广州宣告解放。“黄河长江万里长,珠江日夜向东南”,珠江静静流淌,七十年间珠江两岸却已发生天地之变。七十年峥嵘岁月里,每一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时代故事。这故事既是个人成长的私人叙事,也融入了宏大的家国历史。在纪录片《珠水人家七十年》里,我们选取了7个人的故事,他们是历史与未来的创造者,也是时代变迁的见证者。

86岁的曾锦棠如今和腿脚有些不便的老伴一起住在珠江边的一家养老院里。新中国成立前,他只有小学文凭,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安排下他才读到了初中,随后进入政府工作。在党的帮助下,原先做些杂工、朝不保夕的五个兄弟姐妹都被安排了工作,如今都已颐养天年。对于曾锦棠而言,新中国成立改变了他和家人的一生。

对于76岁的票证收藏家林仕荣而言,他感触最深的是菜篮子、米袋子的变化。林仕荣家里珍藏了各个年代的票证,多数都是粮票。住在动感小西关的他经常和家人一起上茶楼吃饭,面对如今琳琅满目种类繁多的食物,他时常想起过去猪肉凭票供应、一滴油都尤为珍贵的艰难时光。过去清苦的日子,在69岁的收藏爱好者黄昌就身上也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他格外珍惜老物件,在他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间里,塞满了各处淘来的宝贝,转身都很困难。天花板上、柜子里、床底下都塞得满满当当,宝贝数量到底有多少,连他自己也说不清。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珠江。1988年,21岁的乡村少年朱献文提着水桶、背着书包只身来到广州,从国企内部创业到职业经理人,再到如今创立3D打印企业,在创业的路上朱献文永不停歇。从一个乡村少年到如今的广州市创新英雄,于他而言,新中国的发展给他提供了无限机遇。年过五旬,他越发觉得,他们这一代人,是时代造就的一代人。

如今定居在广州的孙昌建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旅游博主,27岁的他游历了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走遍国内30余个省份自治区。对他而言,生活中最深刻的变化来自交通,是交通的便利才让他和同龄人有越来越多的机会游遍全球。而对于23岁的旅游博主卢施颖来说,是自媒体的发展才让她拥有了一份可以“说走就走”的工作,尽管这个时代瞬息万变,从事自由职业的她却并不畏惧,她相信时代的发展总会给人带来新的机遇。

16岁的潘柏乐兴趣广泛,旅游、摄影、航模、阅读、做实验。在互联网普及、创新涌动的年代里成长起来的潘柏乐,自小便开始关注各类科学知识。尽管才刚上高三,但他已经走上研究之路,不久前,他代表中国参加了“斯德哥尔摩青少年水科技发明奖”总决赛,获得季军。

通过大时代下7个人的故事,《珠水人家七十年》试图展现历史长河里新中国发展的脉络。在他们的个人叙事里,新中国成立、温饱攻坚战、改革开放、网络和信息社会发展、科技发展等大时代剪影跃然而出。而这部展现“小人物,大时代”的纪录片将于今日在广州日报APP上推出,敬请关注!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