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如何理解,君子固穷小人固过谁说的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11-17 10:55:38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名句的诞生

  卫灵公问陈1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2之事,则尝3闻之矣;军旅之事4,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5。从者病,莫能兴6。子路愠7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8,小人穷斯9滥10矣。”

  ——卫灵公·一

  完全读懂名句

  1.陈:读作zhèn,阵也;军阵行列之法。2.俎豆:俎,读作zǔ,用以盛装牲体的木制台架,是祭祀等所用的礼器,借指宗庙祭祀的礼制。3.尝:曾经。4.军旅之事:就是军队作战的事情。一万二千五百人为军,五百人为旅。但历代军队编制又有所出入。5.绝粮:粮食断绝、吃完。6.兴:起。7.愠:读作yùn,生气、不悦。8.固穷:固守困窘。安守困窘。9.斯:就。10.滥:溢也,泛滥,指胡作非为。

  卫灵公问孔子关于兵阵的事情。孔子回答说:“关于祭祀的礼制,我倒是听说过;至于军队征伐,我却没学过。”第二天,孔子就离开卫国。到了陈国时,粮食断绝,随行的弟子们都饿病了,起不了身。子路生气地跑去见孔子并问:“君子也会有这种困窘吗?”孔子回答说:“君子即使遇到困窘,也仍能安于艰苦、坚守本分;而小人遇到困窘,则会开始动歪脑筋、胡作非为了。”

  名句的故事

  公元前497年,孔子确定没有领到最后一块“祭肉”(指祭祀过的肉,春秋时期,祭祀完国君会分送祭肉给官员,以表续任与尊重),在满怀失望的心绪下,他带着徒子徒孙出走鲁国。一行人浩浩荡荡,准备从陈国经过蔡国要到楚国。陈、蔡两国虽然不重用孔子,但是也不希望他效劳楚国,于是派了很多人把孔子围在荒郊野外。包围孔子的人,并没有加害孔子,只是使他们师徒无法行动。过了六七天,眼看携带的干粮就快吃光了,大家只好协议一天只吃一餐,于是一群人饿得两眼发昏、手脚无力。

  看到这种情况,个性鲁莽的子路自然第一个跳出来,气冲冲地跑去质问孔子说:“君子难道也会让自己困窘成这样吗?”于是,孔子就回了他上面这一句话:“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表示君子安于困窘,再困窘也能坚守节操、平静和乐,只有小人一遇困窘,就会动歪脑筋、为非作歹了。

  这段孔子一行人“在陈绝粮”的故事,还引发不少孔子与弟子之间的精彩对话(见《卫灵公》三、四、五、六)。但究竟“绝粮”的最后结局是如何呢?当然,他们全都安全获救了(被楚国的援兵),要不然今天《论语》的名句就只能写到这里了。

  历久弥新说名句

  在孔门的众多弟子中,子路先生大概是最敢于对孔子“大小声”、批评质疑的人吧!他也算是全书中个性鲜明、有棱有角的人物。常常,子路的不拘小节、快人快语,连旁人都会一边忍俊不禁,一边替他捏把冷汗。

  《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孔子周游到了卫国,卫国国君卫灵公的夫人叫南子,她有着美丽的容貌和糟糕的私生活。南子久闻孔子之名,想要一睹庐山真面目,孔子推辞不过,只好应约前往。这段拜会传到了子路的耳朵,藏不住话的子路先生自然又气冲冲地跑去兴“师”问罪,似乎认为孔子怎么可以去见像南子这种败德之人。孔子面对子路的指控,也非常激动,急得拿起拐杖指着天发誓说:“我如果真的做了不好的事情,老天会厌弃我!老天会厌弃我!”(“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雍也·二十六》)

  想象孔子当时脸红脖子粗的发誓模样,现代读者必会莞尔一笑,孔老夫子也是人嘛!还好有粗枝大叶、不矫揉造作的子路,让我们得以窥见孔圣人喜怒爱乐、真性情的一面。真正的圣贤绝非道貌岸然、无情无性的人!

  然而不知何故,儒家流传下来的往往是道貌岸然的形象,伟大的左翼作家鲁迅便曾利用“君子固穷”这句话,调侃了他笔下的小说人物——孔乙己。“……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

  不知正牌的孔老夫子看到这段话,是否会再度脸红脖子粗了起来呢?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