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之后,剧情(追剧之情)空窗,既然没有新剧可以取代《风筝》,不如继续回味我们的《风筝》吧。
观众心中纵有千种不舍,也只能是万般无奈,不能再对郑耀先,对六哥的兄弟,对与风筝相爱相*的影子抱有幻想——他们都走了,尘埃落定,毋庸置疑…… 丰富的想象只能发力于对周乔后面境遇的各种憧憬了!
周乔是个苦孩子,她的苦不是物质层面的。虽然,从小没了母亲,父亲也一直不在身边,但是,她还是幸运地遇到了一个对她视如己出的秋荷妈妈,和一个把她当亲妹妹待的高君宝哥哥。秋荷虽然成份不好,能力有限,但她所积攒的细软应该比一般人要多些,加上周志乾多多少少也给予了一些周济,所以,少年的周乔在物质生活上应该也能有个普通正常的水平。后来上山下乡也是随大流,就算艰难也是和大家同甘共苦,只有到最后嫁了个最穷的农民,生了三个孩子,回不了城,才算是苦得比较突出了吧。
周乔的苦主要是在精神上!
有个国民党特务妈妈;爸爸是反革命嫌疑犯;养母解放前是妓女;干哥哥是个国民党高*儿子……这些个成份,在当时只要沾上一条,就足以受尽歧视,低人几等了,可见小周乔的精神压力有多大,内心有多自卑,有多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周乔的苦还在于她对亲情既渴望又鄙视的纠结。
周乔很小的时候,就亲眼看见妈妈的遗体被人随意包裹着抬走,随即爸爸也不见了……那个时候的她是有多恐怖,多孤独,多么渴望爸爸妈妈回到身边,抱她,亲她,呵护她。她日日夜夜等着爸爸回来,哭喊着要爸爸回来,然而爸爸却再也没有回来,没有兑现在码头偶遇时对她许下的要回来看她的承诺。她小小的稚嫩的心,绝望了,不由得再次提醒自己“爸爸是个骗子”!
对于养母和干哥哥,她和他们朝夕相处,被他们悉心照顾,她对他们有依恋有感激有亲近,但是,又有一种难以抑制的嫌恶。
周乔的这种矛盾使她孤独、怪癖、倔强,不近人情,不知好歹,像个十足的小白眼狼。
而最大的痛苦,源自于信仰的缺失!
一个人只要有一个坚定的信仰,任何苦都可以承受——所以,风筝可以无惧枪林弹雨,能挺过被误解,被批斗,并不断失去亲情、友情、爱情的艰难岁月。而一旦没有信仰,任何幸福都会失去质感,生命会有一种不能承受之轻。所以,有那么多人,即便有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钱,有灯红酒绿的社交,有千百种花样的娱乐,有来来往往的感情……却还是要用吸毒来寻求刺激,填补空虚,。
作为一个孩子,父母就是她的信仰——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我们对父母的信奉和景仰只关乎他们对我们的爱,和他们的社会地位无关,也和外界对他们的评价无关。
然而,周乔的母亲早早地以自*的方式离开了她;父亲呢,编谎话骗人也就罢了,对她那幼小的心灵而言,父亲最不可饶恕的是对她言而无信,不管不顾——她怎能视这样的父亲为自己的信仰?
没有信仰的周乔是迷茫的,不被别人认同的周乔是惶恐的。在她的思想里,让别人不要因为她家庭成分的问题而歧视她,让自己成为和大家一样的人,是一件无比重要,无比有意义的事情。为此,她可以小小年纪就离乡背井,当知青,并义无反顾地嫁给了当地最穷的一个农民。
这样的周乔,让人又恨又疼,而尤其让人心碎的是,她对自己的父亲,那个已是风烛残年,却仍肩负使命的郑耀先的冷漠无情!
在风筝终于恢复人身自由,终于可以想去哪儿就去哪儿的时候,却是哪儿都去不了,最终在救护车里,躺着病床上,听着国歌,向着冉冉升起的国旗,敬了最后一个军礼,便——飞走了!
风筝的这一生令人无比景仰,也无比心疼。然而,他的油尽灯枯已是不可挽回——至此,观众最大的心愿就是:风筝的那个苦命的女儿能够得到很好的关照!希望她之后的日子能够被温暖驱散心头所有的阴霾和寒凉,能够被真相化解对父亲的,对亲人的所有怨念,能够踏踏实实地幸福生活!
在《风筝》的开头,有个交代:那年冬天,我写完了一本书《他的军统生涯》,书中的郑耀先是我的父亲,不,他不是我的父亲!片尾也有补充:我于某年某月写下了 《他的军统生涯》——致我最亲爱的父亲。
所以,有关部门在风筝走后,一定是找到了周乔,告之她郑耀先的真实身份和所付出的牺牲,以及他为党为人民所做出的卓绝贡献——那个时候的周乔,心里是有多内疚,多后悔,又有多骄傲,多幸福啊!
最后,虽然已不重要,但我还是想说出来——我相信组织一定尽量补偿了周乔 , 而周乔也没有拒绝。是的,她一定被迁回城里,安排了工作,然后,有尊严有体面地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