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的简短故事30次,飞夺泸定桥的故事50多字以内

首页 > 育儿 > 作者:YD1662023-04-14 04:26:53

左纵队先遣团是黄开湘和杨成武率领的红二师四团,长征以来一直是整个中央红军的先遣团。红四团于5月27日凌晨出发,48小时行军160公里,其中后24小时强行军120公里,于5月29日凌晨赶到了泸定桥西岸。也就是说红四团当时是在不吃、不喝、不睡,携带轻重武器,冒着闷热和阵雨,在崎岖山道上以平均每小时5公里的速度前进。其间还要排除小股敌人的干扰,架设桥梁通过河流阻碍,每小时当不止行军5公里。当过兵的朋友都知道,基础科目中有5公里越野。想必大家都能回忆起是怎样的感受。在此,对于当年红军战士的体魄和意志表示崇高的敬意!如此迅速的行军速度出乎了敌军增援部队的意料,为夺取泸定桥创造了关键的条件。加之右纵队成功地吸引了部分敌军的注意力,使得红四团到达桥头的时候,增援对岸的敌人还在路上。

红军彻底摆脱石达开命运的机会就全部寄托在红四团官兵眼前这座只剩13根铁索的吊桥上了。

飞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的简短故事30次,飞夺泸定桥的故事50多字以内(5)

泸定桥,全长101.67米,宽2.67米,距白浪滔天的河面30多米,桥板已经被敌人抽掉,只有13根碗口粗细的铁索,9根作桥面,4根为扶手。红四团29日6时到达西岸桥头,著名的22勇士飞夺泸定桥的战斗发生在下午4时,并不是影视和文学作品里的一到就立即进攻的。这表明当时红四团至少已经领先了增援的敌军1天以上的路程,换句话说,东岸的援敌已经被右纵队阻击。事实也是如此,右纵队红二团迅速占领了增援泸定的必经之路——龙八铺和飞越岭,为红四团夺桥创造了有利条件。

此时,对岸泸定城中仍然驻扎着川军刘文辉部2个团的兵力,并且依山势修建了工事,要想夺取这个天险仍旧是极其困难的事情。在近10个小时的时间里,红四团除了休息恢复体力外,进行了充分细致的战斗准备,重点就是战场侦查和战斗编组。首先,通过仔细的侦查,发现对岸敌军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东岸与西岸一样,只有一条在岸边悬崖上开凿的小道通向桥头,只要用火力封锁住那条小路,敌人增援桥头堡就非常困难。红四团立即组织一个营全部火力对小路进行不间断的封锁,敌人只要露头就打,基本切断了桥头堡与其他敌人的联系。

飞夺泸定桥的简短故事30次,飞夺泸定桥的故事50多字以内(6)

其次,确定了以2连为骨*突击队,配备了比较完善的个人装备,从铁索上突击过桥。以三连紧随其后为第二梯队,边冲锋边铺设桥板,为后续部队打开通路。同时,还组织了各连神枪手对敌人进行精确射击,其他部队则集中火力压制桥头堡的敌人。鉴于河宽只有百米,机步枪火力完全能够覆盖敌人阵地。这样的战斗编组,确保了突击和火力的连续性。

东岸桥头堡里的敌军本来就是素质一般的川军二流部队,他们的总指挥刘文辉在对红军作战中曾经提出过一个十六字方针:“只守不攻,尚稳不追,保存实力,避开*”。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各级部队毫无斗志,敷衍搪塞也在情理之中。

这时,我们就可以还原当时的战斗了。

飞夺泸定桥的简短故事30次,飞夺泸定桥的故事50多字以内(7)

守军在忍受了一个白天的火力压制后,基本处于轻易不敢露头的尴尬境地,而城里的敌军又无法进行有效的增援。当战斗打响后,22名突击勇士更是憋足了劲,一鼓作气攀着铁索接近对岸。而这段时间红四团必定是倾尽全力进行火力压制,正所谓毕其功于一役,志在必得!以主力红军中的英雄团队里精选出的精锐,对付地方军阀的二流部队,无论在思想觉悟上、战斗精神上、单兵素质上,甚至是武器装备上都占有绝对优势。

川军的子弹打在铁索上火星四溅,但红军的火力更为猛烈,枪弹像旋风般刮向敌军的阵地。与此同时,22名勇士一手持枪射击,一手攀着铁索,缓慢但坚定地向对岸靠近。躲在桥头堡里的川军眼看着被他们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被逐步打开,眼看着红军勇士在光秃秃的铁索上逐渐逼近,甚至都忘记了扣动扳机!

飞夺泸定桥的简短故事30次,飞夺泸定桥的故事50多字以内(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