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太监是皇帝后宫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人。他们的不可或缺,正因为他们的残缺。他们非雌非雄,可以让皇帝放心地把自己的妃嫔们交给他们伺候。
影视剧中的太监和妃嫔
“太监”这个称呼,其实并非自古如此,而是从明朝开始才有的。在此之前,最常见的称呼是“宦官”,也称为阉人、寺人。比如《三国演义》中,就有“妇寺干政”的说法。
“太监”曾经是个官职名,负责皇帝内侍,但并非宦官。
明朝时,丞相被废,大臣的权力受到空前挤压。皇帝精力有限,必然要出让一部分权力给信任的宦官,于是,宦官的势力抬头,俨然可与大臣们并驾齐驱。慢慢的,大家开始用“太监”来称呼宦官中的高位者,以示尊重。
明朝权监——魏忠贤
后来,“太监”这个称呼全面普及。于是,宦官们摇身一变,全都变成了太监。
对一个太监来说,人生中最重要的日子,不是出生之日,而是净身的那一天。因此,太监都有两个生日——净身之日,重生之时,也算是一次出生。
日后,如果这个太监能够飞黄腾达,那么,他就会把自己的净身之日当做自己唯一的生日。徒子徒孙们给他祝寿,都是在这一天。
太监一生中最重视的物件,是当初阉割掉的那个物件。刀子匠阉割完毕后,会把此物妥善保管。等太监有钱了,就会选一个黄道吉日,把它赎回来。
赎回来后,一般的太监都会自己保管——一般是吊在自己的房梁上,意为高升。但也有些混得风生水起的太监,会把从刀子匠那里赎回来的物件送到香火旺盛的寺庙里,在那里寄存。据说,这样做会受到佛祖保佑,让这个太监升官发财。
清朝大太监——李莲英
等太监年纪大了,就开始为自己的后事考虑。
他们临死前,必定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带上自己的物件,到祖坟里重新认祖归宗——如果此物寄存在寺庙里,要派人携带重金取回来。
然后,老太监带上那个物件,来到祖坟里,跪在父母的坟前,大声喊道:爹给的骨头娘给的肉,今天儿子带回来了,今儿就是我重新认祖归宗的日子啦。
喊完后,就算了却了一桩大事。
等老太监死后,家族内的子侄们要把这个物件放进老太监的棺材,并且物归原位。
晚清的老太监
所有的太监都相信,只有这样做了,转世才能托生为人,否则只能托生为猪狗。
这件事,应该算是太监们的最高信仰。其实,都不过是封建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