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吗怎么回复,你好我该怎么回复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5-03 15:24:00

美国神学家尼布尔在1934年写下了一篇堪称20世纪最著名的祷告文:

“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请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请赐予我智慧去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人无完人,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这段话很好地阐述了“接纳自己、准许为人”的含义。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却无法平心静气去接纳这种本性,无法迈出“平静地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第一步。

当有人问“How are you? 你好吗”的时候,我们会回答:“Fine,thank you。我很好,谢谢。” 但此时,我们可能过得并不怎么样。

为什么我们不愿承认现实,要选择压抑真实的自己?

媒体环境和传统的文化教育对我们的思维模式有很大的影响。电视、网络上满眼皆是俊男靓女,社交软件里似乎人人都幸福,个个都阳光。于是,你相形见绌,连对外说“不好”的勇气都没有了。当你有了情绪,可周围每个人都在说自己很好、感觉棒极了的时候,当你被问到“你好吗”时,你就会在心里告诉自己“人要面子树要皮”、“家丑不可外扬”、 “别当祥林嫂”、“别做丧门星”……于是,你说“我很好”。“谎言”就这样一步步扩散、蔓延。

你好吗怎么回复,你好我该怎么回复(1)

从表面看,似乎大家一直都“很好”。但这个里外不一的表述会导致我们内心的冲突,消耗我们。

有一个关于“压抑”相关的 “反语”研究,来自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Daniel Wegner,其研究结论是:当我们压抑某种自然现象时,这种现象只会加强。例如,我现在告诉你:在接下来的10秒钟里,不要去想拿着金箍棒、穿着豹纹皮裙的孙悟空。这样,你肯定不会想到孙悟空吗?事实却相反,大多数人脑海里都会出现孙悟空的模样。

你好吗怎么回复,你好我该怎么回复(2)

研究者对此的解释是:当我们企图压抑一种自然现象时,会通过语言在脑中浮现出相应的形象和画面,这样只会加强它。同样,压抑自然的消极情绪也会如此,一味的压制只会让这些情绪愈加强烈。

那么,我们如何能平静地接纳自己呢?

以勇气真诚地接受现状, 而不强颜欢笑。

一个人并不会总处于好的状态、总是在积极的情绪中。也许只有两类人没有消极、负面的情绪,不会愤怒、悲伤、懊恼或焦虑,一是有情绪障碍的某类精神病人,另一类则是没有生命体征的泉下之人。所以,如果能体会到负面情绪倒是个好兆头,这恰恰说明我们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正常人。痛苦的情绪和美好的情绪一样共同组成人性,我们越早认识并接受这一点越好。

你好吗怎么回复,你好我该怎么回复(3)

我们不可能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都自我感觉良好。每个人都有状态不好的时候,吃得不好、睡得不香、蓬头垢面、灰头土脸……这时,我们不用昧着良心对着大饼脸、肿眼泡的自己说“我好爱你”,当然也不用浪费感情和时间去恨这时候的自己。接受这种状态,保持平静。绝大多数时候,过不了多久,这种状态就会过去。

你好吗怎么回复,你好我该怎么回复(4)

找到能释放自我的安全场域, 而不暗自神伤。

当我们有了情绪,我们可以说:“我正经历不顺,恰逢困境,我这段时间很难受。”

这不是说我们就要肆无忌惮的表达情绪,不是说我们对每个人都要去诉说,而是要在一个放松的、可信任的场域中,无论是与挚友在一起、和家人在一起,还是自己独处,我们要准许自己为人,准许自己吐露心声,准许自己放声大哭,准许自己也偶尔说一句“去他的”,准许用纸笔记录下我们真实的感情。

你好吗怎么回复,你好我该怎么回复(5)

学习觉察和认识情绪, 而不屈从情绪、否定自身。

负面的情绪也有其价值和意义。例如,“愤怒”可能是面对某种难以接受的情况,你想通过彰显自己的力量进行反抗、改变;“痛苦”可能是内心感受到威胁,想要思变;“焦虑”通常是对于释放的危险进行预警,认为自身能力不足以处理时的压力;而“恐惧”则很多时候源于你“自以为”需要付出某种代价,但自己又不想付出的矛盾。

认识到自己正在情绪中不代表要屈从于这种情绪,也不是因此就否定自己本身,而是懂得 “以理化情”,利用积极的认知、诠释作出恰当的行动来削弱感情的起伏。

举个例子,在当众发言前我们都会紧张。“人一多我就紧张,真没出息”,这是忌惮情绪、否定自己。或者,我们通常都会鼓励自己说:“别紧张。”但就如上面的“反语”研究,事实上我们仍然紧张、甚至更紧张了。

如果准许自己为人时,我们可以怎样做来缓解这样的紧张感呢?我们可以告诉自己一个事实,那就是每个人站在讲台上演讲时都会紧张,即使表面看起来很淡定的人,其实也会紧张。于是,我们可以做这样的诠释:“是个人都会紧张,我也是人,所以紧张很正常,并且适度的紧张有助于进入状态,我可以应付。”做这样的心理建设,基本在开始公开谈话的几分钟后,我们的紧张感就会逐渐释放,并能全情投入在演讲当中。所以,要准许自己接受人的本能情绪,然后以积极的方式去解读和引导。

你好吗怎么回复,你好我该怎么回复(6)

总而言之,一根皮筋不能一直绷着,否则就失去了弹性。同样,当我们准许自己为人时,才能张弛有度。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