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治邺简短介绍,有关西门豹治邺的资料

首页 > 自然 > 作者:YD1662023-04-22 14:35:22

西门豹 (生卒年代不详)是战国时期魏国人,早期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水利家、无神论者。魏文侯时任邺令 (治所在今临漳县西南的邺 镇村一代)。在治邺期间,他访贫问苦,体察民情,设计巧除 “河伯娶妇”之害;考察地情,兴修民渠十二条引漳水溉邺;秉公治政,行藏粮于民、藏兵于民新政,使邺地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成为魏国统治东方的政治经济中心。

西门豹作为一代贤令,其治邺的诸多事迹和历史功绩,曾被载入小学教科书,成为妇孺皆知的伟大历史人物,是临漳历史文化的一大亮点。

西门豹投巫

战国时期,西门豹受命于魏文候,到邺县当县令。到邺后,西门豹看到邺地人烟稀少,田园荒芜,于是就召集当地上年纪的人问是怎么回事,这些老人回答说都是给河伯娶妻造成的。“河伯娶妻”也说 “河伯娶妇”,是当时邺县盛行的一种恶俗。那时,邺县的乡绅和巫婆在民间传言说,漳河发大水,主要原因是漳河的河神———河伯在作怪,这河伯喜欢年轻漂亮的女子,每年都要娶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作妻子,这样才可保证年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否则河神发怒,洪水暴涨,毁坏良田,后果不堪设想。“河伯娶妻”需要花费很大的开支,于是,乡绅们每年都要向老百姓征收禀税,搜刮钱财。收取的这笔钱财多达几百万,其中绝大部分都被乡绅和巫婆瓜分了。

每到为河伯娶妻的时候,巫婆便挨门挨户查看是否有漂亮女子,大户有钱人家出钱便可将女儿赎回,而小户人家只能听天由命,所以河伯的媳妇大都来自小户人家。小户人家的女子一旦被发现,巫婆们便说:“这个女子适合作河伯的媳妇”。于是就当场下聘礼抢走,然后给所谓的新娘子洗澡洗头,做新的丝绸花衣,让她独自居住,并沐浴斋戒,而且还在漳河边为她做好闲居斋戒用的房子,张挂起黄色和红色的绸帐。等他们装饰点缀好那个真像嫁女儿一样的床铺枕席,选好吉日良辰,就让这个女子坐在上面,起初还在水面上漂浮着,漂了几十里便沉没了。那些有女子的人家,担心被巫婆选中,大多带着女儿远远地逃走了,致使邺县人口越来越少,也越来越贫困。

其实,西门豹明白,这只是乡绅和巫婆借机敛财的一个骗局,于是顿生一计,便诚恳地向巫婆和乡绅说:“到河伯娶妻之日,我也要参加”。

到了河伯娶妻的日子,漳河边上站满了百姓,西门豹带着卫士,果真来了。乡绅和巫婆们急忙上前迎接,只见老巫婆已经七十多岁了,背后还跟着几个穿着绸褂的女徒弟,老巫婆说:“万事俱备,只等大人您发话了”。这时西门豹突然提出,要看看新娘子是否漂亮。

巫婆一听,马上把这个新娘子叫过来。西门豹一看,这新娘子满脸泪水,十分悲伤。于是说:“这个新娘长得不漂亮,即使你给河伯送去,河伯也不会满意,所以还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晚天我再给选个漂亮的,给他送过去。”随即就命令武士把她投到了河里。这个为河伯操劳了半辈子的老巫婆,在河里只扑腾了几下便沉了下去,好长时间没上来。正当岸上的人们纳闷儿的时候,西门豹又对老巫婆的徒弟们说:“巫婆这么长时间还不回来,麻烦你们去问问是怎么回事?”说着,又让卫士们把巫婆的几个徒弟扔到了河里。又过了一会儿,西门豹又对乡绅们说:“看来,巫婆的年龄确实大了,去了这么久还不回来,麻烦你再去催一催。”说着,又让卫士把乡绅的头目扔到了河里。这时,乡绅们已经个个吓得面如死灰。西门豹面对漳河站了很久,回头对乡绅们说:“麻烦你们也去看看吧”。乡绅们连忙磕头求饶,有的把头都磕破了。西门豹见目的已达到,于是说:“你们可以起来了,看样子河伯留客要留很久,你们都散了吧,离开这儿回家去吧。”众乡绅都非常惊恐,从此,谁也不敢再提给河伯娶妻的事了。

西门豹治水

西门豹在邺地投巫婆于漳河之后,再没有人敢提河伯娶妻一事,从根本上消除了危害邺地人民多年的人祸。人祸消除了,但还有更大的天灾,那就是肆无忌惮的漳河水患,如何让漳河水造福于邺地人民,是西门豹面临的又一难题。

为治漳河水患,西门豹徒步沿漳河逆流而上,观地势、察水脉,在对地势和水脉进行充分考察和分析之后,决定带领民众开挖十二渠,引漳灌田。

西门豹兴修十二渠,在当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首先,从国力上说,虽然魏国在战国七雄中是比较强大的,但就生产力而言,也是十分落后的,再加上长期流行的 “河伯娶妻”恶习。使邺地人烟稀少,田园荒芜。在这种情况下,要同时开挖十二条渠,其难度可想而知。

由于凿渠难度大,百姓怨声四起,史书上这样记载了当时的情况:“当其时,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意思是说,当时老百姓对西门豹挖渠都很有怨气,谁也不愿意行动,于是西门豹便走村串户,反复讲其利弊。西门豹本是武将出身,脾气暴燥,但在挖渠引水一事上不急不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传说他为了克制自己的情绪,就经常把牛皮绳系在腰间,时刻告诫自己不管遇上什么事情都不要急躁莽撞,要像牛皮绳一样柔韧有度。牛皮绳在古代叫 “韦”,所以就留传下了西门豹 “佩韦缓己”这个典故。终于在他的努力下,凿渠的宏愿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

在西门豹的率领下,一支浩浩荡荡的治水大军,在漳河两岸安营扎寨。西门豹治水如治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有功必赏,违法必究,他自己更是身先士卒,日夜奔波在治水第一线,即使是深夜,他还要打着火把到工地上巡视,察看工程质量。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在西门豹亲自督促下,邺地百姓经过数年努力,十二条渠终于完工。每条渠都有调节水量的闸门,而且还筑坝多处,便于日常取水,十二渠多渠口取水的巧妙设计,开创了我国多首制引水工程的先河。

西门十二渠的修成,对促进邺地经济发展和整个魏国局势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十二渠河水带来了大量的泥沙和有机物,有效地治理了盐碱地,使邺地的农业生产迅速发展起来,产量要比其它地方要高出4倍多。

西门豹组织开凿的漳水十二渠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条大型灌溉渠系,比都江堰和郑国渠要早二百多年,也是中国多首制引水工程的创始。

由于时代久远,西门豹所凿十二渠,在今河南省安阳县境内尚遗渠首。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