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c置管为什么首选右侧,cvc置管位置的优缺点

首页 > 车主 > 作者:YD1662023-10-25 15:18:49

cvc置管为什么首选右侧,cvc置管位置的优缺点(1)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前言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 CVC)是麻醉医生临床工作中经常应用到的一项操作,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操作技术,在急救、手术以及化疗等方面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心静脉导管放置的深度至关重要,放置过深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心脏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过浅则会使中心静脉压(CVP)测量结果不准确,也会增加导管脱出的风险。

对于大部分成年人,研究认为颈内静脉置管深度为12~15cm是合适的,但是婴幼儿穿刺置管的深度,很多时候只能靠经验或者一些简约的计算评估。

婴幼儿最常选择右侧颈内静脉作为目标血管,由于婴幼儿体型较小,与成人和大龄儿童有很大差距,最主要的是上腔静脉长度较大龄儿童短,因此更加精确的置管深度尤其重要,若是CVC尖端位置不当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脏压塞、心律失常或心脏损伤。

国外一项关于儿科患者最佳CVC置管深度的指南共识建议婴幼儿应将CVC尖端放置于右心房-上腔静脉交界处。关于确定儿童CVC置管深度目前已经出现很多经过临床验证方法,如食管超声定位、心内ECG定位、解剖定位、公式法等。此外还有解剖定位,相比食管超声定位、心内ECG定位更加直接、简单、易行。

有一些研究采用公式去计算置管深度,这些公式基于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身高、体重和年龄来推算。但是对于较小的婴儿来说,由于每个患儿生长发育的差异,导致其身高、体重并不匹配,因此不能完全用于计算婴儿的CVC置入深度,除此之外一些体表标志也能够判定置管深度。

『胸骨角』是胸骨柄与胸骨*界处向前凸出的隆起,两侧与第二肋骨相连,易于辨认,是常用计数肋骨的体表标志。

在某些情况下,患儿的胸骨角触摸不清,可以根据第二肋骨判断,二者在同一水平线上,并且婴幼儿的胸骨角对于自身是相对固定的。

国内有团队进行了一项研究,该研究选取了1~12月龄的婴幼儿探究以胸骨角为体表标记是否可以作为其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深度的参考指标。

研究方法

研究选取了80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心脏手术患儿,年龄1~12个月。

在研究中,当患儿完成全身麻醉诱导后,在患儿肩下垫一薄枕,头向左侧旋转45°,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和锁骨头相交顶点为穿刺点(I点),经锁骨上切迹(A点)向胸骨角水平线做垂线,交点为 B 点,测量IA AB的距离即为CVC的置管深度(D)。

cvc置管为什么首选右侧,cvc置管位置的优缺点(2)

I:穿刺点;A:锁骨上切迹;B:经A点的垂线与胸骨角水平线的交点

随即在超声引导下经穿刺点I完成CVC置管。所有患儿术后常规拍摄胸部X线片。通过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ng sys‐tem)对每个患儿的术后第1张胸部 X 线片进行分析,内容包括:

cvc置管为什么首选右侧,cvc置管位置的优缺点(3)

研究结果

研究共纳入80例患儿,其中79例患儿完成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1例患儿更换为股静脉置管,所有患儿未见严重并发症。

一CVC尖端与气管隆突位置关系及D、E、F值

24例(30.4%)患儿CVC尖端在气管隆突水平以上,8例(10.1%)患儿CVC尖端在气管隆突水平,47例(59.5%)患儿CVC尖端在气管隆突水平以下。所有患儿CVC置入深度D为5.0(4.5,5.5)cm,E为4.9(4.4,5.3) cm,F为2.0(1.0,4.0)mm。

二置管深度的影响因素

患儿D为5.0(4.5,5.5)cm,E为4.9(4.4,5.3)cm,两组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与年龄(r=0.787,P<0.001)、身高(r=0.758,P<0.001)和体重(r=0.570,P<0.001)均具有相关性,与性别无相关性。(见图3、4、5,来源于参考文献【1】)

cvc置管为什么首选右侧,cvc置管位置的优缺点(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