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田机放久了打不着火怎么处理,犁地机打不着火该怎么办

首页 > 车主 > 作者:YD1662023-11-02 17:12:44

犁田机放久了打不着火怎么处理,犁地机打不着火该怎么办(1)

在靠人力畜力耕种时代的农村,衡量一个男人是否有能力,是否有本事,是否让敬佩,就是看这个男人会不会使牛耕田。在大集体的时候,农事也跟现在单位上班一样,因人分岗,什么能力就做什么工作,而耕田,在所有农事中绝对是排在第一位的、最重要的活儿。

使牛耕地是个体力活,也是个技术活,当然还是个良心活。使耕牛的人不但要会用牛,还得懂得爱惜牛。那时侯,使牛耕地的一般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壮汉,四肢健壮发达,头脑还要比较灵活,有不少掌鞭的农人一干就是一辈子。

后来,农村分田到户,大家各显神通,各种各的田,那些连犁尾巴都没有摸过的男人,到了春耕夏种时,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学着使牛耕田。

要耕田首先是要制作一张犁,犁是农家最大件的农具,制作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花费的人力物力要相当于现在买一部奔驰宝马小轿车。

犁,除了犁桦(贯头、鼻耳组成)犁钩是铁制的,可以从乡间铁匠铺买购外,其余部件都由木料做成,而且这些木料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需要一件一件去“谋”。一个“谋”字说明这些部件很难弄到,得动脑筋想办法,要花费很多精力才能得到。等把犁辕、犁肩、犁尾、犁底都“谋”齐了,找来木匠师傅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按我们老家的说法叫“穿犁”。

犁田机放久了打不着火怎么处理,犁地机打不着火该怎么办(2)

穿犁的是木匠师傅,但并不是所有的木匠都能穿犁,或者有的能穿犁,但穿的犁却不好使。往往十里八乡只有一二个师傅,承担着所有的穿犁任务。

穿犁最要紧的是要找到一棵弯度适合树做犁辕,这棵弯树还必须是榆树槐树这类有韧性的杂木,这就非常难得了。有的人“谋”上几年也“谋”不到这样的犁辕。穿了一辈子犁的师傅说,犁辕,急不得,有些树是专门为做犁而生长的,就看你有没有缘份遇到。

犁辕树“谋”到了,还得把它沉到堰塘里,在淤泥里整整埋上一年,捞起来扒掉树皮晒干,就成一张上等的犁辕。有了犁辕,这犁就差不多成功了一大半。

“犁底”的作用也不可小觑,它是犁的底盘,好比一栋大楼的地基,地基稳,犁才稳,“犁底”一定要是耐磨的檀树,而且最好是几十年树龄的老树兜。

“犁肩”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块楔状的木条,插在犁辕上,榫接犁辕和犁底,虽小,却可以用来调整耕田的深度,它有四两拨千斤的功力,需要用扎实的栎树,最少是树龄在十年以上的。

“犁尾”就像一条船的舵,上有犁柄,握在耕田农人的手中,以此来掌控犁的运动方向。

犁田机放久了打不着火怎么处理,犁地机打不着火该怎么办(3)

一张上好的犁,不仅美观、经久耐用,到耕田的时候就如虎添翼,如鱼得水,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耕田一般是在春夏秋三季。夏秋两季,田里的稻谷庄稼收割完,全部运回稻场后,女人就在家和稻场忙活,男人们则肩扛犁牵着牛儿去耕田。也有家里男人靠不住,或者儿子还小,女人在没有依靠的情况下,便求着跟别人家的男人换工,人家帮你耕一次地,往往要给别人还二个工。

到了地头,给牛儿套上轭头,扣上缆子,牛绳系在犁尾,一声:起,牛儿便迈步往前拉,犁地的人在后面一手扶着犁、一手握着鞭子跟着走,时不时扬起鞭子在空中“啪”地打个响儿,并不是打牛,而是给牛儿鼓劲,也给自己提精神。牛儿笔直往前走,去时顺着左边走在犁沟里,一犁上头回转时要踏着右边的泥坯走。如果走的太靠左了,拿起牛绳轻轻往右边抖动,它会马上往右靠。如果哪个走的太靠右,你把牛绳往左边抖,它也能调整方向往左靠。

耕田第一犁开犁很重要,犁要正好插进熟土坯和生土坯交替的地方,不能插进土里太深,太深不仅会把僵土翻起来,还会把犁犁辕弄断;也不能犁的太浅,太浅没有把熟土耕透,达不到深耕细作的要求。

所以,有经验的老农耕田,把犁扶握的很稳,犁铧削土量不多不少,火候掌握的非常好,把地耕得透,耕得没有“夹生”,再不规则、再小的地都能耕到边界,没有死角,而且,使牛的人不太吃力,牛儿也不遭罪。

犁田机放久了打不着火怎么处理,犁地机打不着火该怎么办(4)

也有不太会耕田的农人,因为是男人,在农忙耕种时只好硬着头皮套犁牵牛去耕田,因为从未撑握要领技巧,他们扶犁的手不知轻重,犁铧时而吃土很深,时而又空犁而过,看着耕过的地像羊拉的屎,有一搭没一搭的,留下很多“板凳子”(犁铧没的耕到,被遗留下的那一块土),往往脸上挂不住,心中窝着火,却不在自身找原因,把怒火发在牛身上,不时地扬起鞭子使劲抽。而牛也会犯犟脾气,索性卧倒在泥里四脚朝天地打滚,泥浆四溅,任你把牛鞭打断,它也不起来。有脾气暴的牛是不会这样耍赖,它会把头一扬,横着眼,拨腿就往田埂上冲,老家的俗话说:叫人无力说横话,牛无力扯横耙。这时候,使牛的人是不能跟它硬扛的,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冲到田坎边用牛角疯狂地挑打着泥土,再冲进河里泡澡,只有等它发泄完了,玩够了,再小心翼翼地把它请回来。如此反复几次,往往一块地没有耕完,人累得上气接不了下气。

农耕人有多艰苦、有多劳累,唐代诗人颜仁郁在他的一首《农家》的诗中早有描述: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好在,随着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现在的农村,传统的人力畜力耕作方式已被机械化代替,用牛耕田的场景渐行渐远,到今天几乎成了一种奢望,一种乡愁。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