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粪池排气孔作用,化粪池的排气孔一般留几个

首页 > 车主 > 作者:YD1662023-11-05 00:17:05

化粪池排气孔作用,化粪池的排气孔一般留几个(1)

村落里的公共厕所

■阅读提示

一个坑、两块砖、四面墙,臭气熏天、蚊蝇乱飞……这是过去农村厕所留给人们的印象。得益于“厕所革命”,如今的乡村难得见到这种令人尴尬的场面了。

住在红古区花庄镇湟兴村的村民那梅兰家有三口人。说起现如今家里厕所使用的场景,她用了两个“多了”来形容:“方便多了,也干净多了。”最让那梅兰高兴的是,“我们改厕的费用都是政府补贴的,自己只掏了100元的马桶钱,就完成了所有改厕工作。我们村已经有超过90%的农户家庭完成了厕所改造。”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注重因地制宜、科学引导,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民生工程”。兰州市共有行政村641个,截至2022年底,累计建成农村卫生户厕163791座,卫生户厕普及率达87%。行政村卫生公厕实现全覆盖,配套吸污车辆470台。今年还计划新建改建户厕743座。

推进“厕所革命” 让农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在皋兰县什川镇长坡村三社,村民李兴安正在收拾着自家的两层小楼,装饰一新的楼房,整齐的农家小院,男女主人脸上洋溢出的笑容,都昭示着这户人家的幸福生活。而在楼房边,就是老李家新改的现代化厕所。“我们家这厕所一个多月就建成了。设备、水罐、坐便器、冲水开关都是国家提供的。看这厕所改得多好。我们农村人的日子过得一点儿也不比城里人差。”

近两年,在西固区,很多农村家庭都是“厕所革命”的受益者。八盘村是前两年河口镇农村改厕项目的试点村,村民张万才的家里已用上了室内水冲式厕所。卫生间里新安装了陶瓷坐便马桶。“现在我家的厕所干净卫生,再也闻不到臭味了。”张万才说,家中不仅新建了厕屋,还在卫生间背后安装了三格式化粪池,能达到粪便无害化要求,可供农田直接施肥。

在西固区柳泉镇,西坪村宽敞的文化广场上的公厕非常显眼,里里外外都收拾得干净整洁,跟想象中的农村厕所景象截然不同。“以前,厕所在广场边上,环境卫生很差。一到夏天满是蚊子苍蝇,院子里空气很不好。”村民们说,过去很羡慕城里的厕所。现在好了,上完厕所,水一冲,什么味也没有了。看到改厕带来的方便,大家纷纷加入改厕行列。

记者了解到,红古区红古镇现有农村户籍户数2979户,其中常住户2406户。截至2022年底,已完成户用厕所新改建1972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了88.96%。

推进“厕所革命” 政策“红利”做保障

记者从我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我市连年将农村卫生改厕工作纳入政府为民兴办实事,制定出台《兰州市十四五农村“厕所革命”行动方案》《兰州市农村卫生改厕工作实施方案》。统一协调联动,坚持市委农办牵头,农业农村、卫健等部门分工负责,合力推进改厕工作。市、县、乡、村按照“统一设计、统一招标、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的原则,实行农村“厕所革命”四级联动。统一建设标准,将“五有四防三不”(有窗、有门、有墙、有顶、有灯;防冻、防臭、防蝇、防蛆;化粪池不渗、不漏、不暴露)作为标准,积极引导新改建户厕“进院入户”,户厕进院率达到了90%以上、入室率超过了10%。

在西固区,近两年来,区委区政府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前提下,综合考虑村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经济水平、农户生产生活习惯,尽量做到简单实用、成本适中、群众能够接受,坚决杜绝群众“不愿用、没法用、用不上”等现象。

这几年,皋兰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对农村“厕所革命”进行奖补,有效发挥政府奖补资金的撬动作用。另外,皋兰县还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在改厕整村推进村,选聘3至5人公益性岗位人员,形成专门的粪污清运队伍,负责厕所维护、粪污清运。以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岗位人员报酬为保底工资,以农户付费为劳动报酬。同时,通过理事会等平台,教育、动员农民轮流义务管理,使农村公厕低成本、可持续地发挥作用,形成长效维护机制。另外,皋兰县采取“分户改造、集中处理”与单户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好污水排放问题,引导有条件的村庄完善改厕、污水处理、沟渠管网等设施配套,将厕所污水与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

而在红古区,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安排农村“厕所革命”工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定期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改厕工作检查调研,推动工作落实。区财政及时列支区级改厕补助资金,由户均600元提高到1500元,确保每户厕所改造补助在3000元以上。去年,全区还多次组织镇街、村组干部赴临近县区观摩学习改厕模式,组织厕所设备生产企业10余家在红古镇、花庄镇进行了产品展示推广和改厕宣传,进一步调动了村民的改厕积极性。

“这几年,红古区已累计购置吸粪车32辆,为所有的改厕村每村配备了1辆吸粪车。吸粪费用全区实行统一标准,每次不超过30元。还向改厕农户发放了‘卫生厕所使用明白卡’,公布了厕所后期服务信息等,确保了有事能联系畅通、粪污能及时抽运、问题能有人监督。有效解决村民粪污抽排难、设备维修难的后顾之忧,也让改厕带来的文明改变持续下去。”红古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宝赟对记者说道。

推进“厕所革命” 让美丽乡村从内到外迸发活力

厕所实现“真革命”,不仅仅是让村民的生活质量提升,也让乡风文明等得到了提升。

兰州市农业农村局社会事业科科长郭丽向记者介绍,近两年来,在推进“厕所革命”的过程中,我市坚持“三个明确”抓成效。一是明确时限要求。明确1至3月开展农村卫生改厕调查摸底和宣传动员工作,4至9月全面推进年度建设任务,10月至次年1月进行项目验收、年度总结。

二是明确改厕模式。坚持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在城郊和污水管网覆盖到的地区,推行水冲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在水川区及群众居住相对集中、交通便利的村落,推行三格式等节水型无害化卫生厕所;在干旱山区、高寒山区、群众居住分散地区,推行双坑交替式、单罐直通式和堆肥式卫生旱厕。全市水冲式卫生厕所和卫生旱厕占比达到5比5。

三是明确处理机制。坚持以农牧循环、就地消纳、综合利用为主,指导区县开展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

西固区将“厕所革命”和污水治理有机衔接,推行农户卫浴一体化,实现了厕所“真革命”。永登县、榆中县、皋兰县将厕所粪污处理与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有机衔接,发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处理厕所粪污。

“其实厕所不臭的秘诀就在这个化粪池里。”皋兰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介绍说,像在三格一体式改造模式中,化粪池是由3个相互串联的池体组成,经过密闭环境下粪污沉降、厌氧消化等过程,去除和*灭寄生虫卵等病原体,控制蚊蝇滋生的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贮存设施。化粪池中的粪便经过处理后,不仅臭味大减,肥效大增,还减少了对水体的污染。另外,化粪池旁安有排气孔,利于及时排气避免形成沼气,可以有效排除安全隐患。

红古区红古镇新庄村村民彭得顺,对“厕所革命”带来的变化颇为感慨:“以前村里有些人把清掏出来的粪便堆在村道旁,味道大不说,还影响整体村容村貌。现在家家户户都完成了改厕,整个村里的环境也是好多了。最关键的是,很多人的卫生习惯也发生了变化,整个村里的乡风文明也得到了提升。”

厕所是人类生活的必需空间,也是映照社会文明程度的镜子。伴随着“厕所革命”的推进,不仅解决了村民如厕难的问题,为广大群众营造了一个文明、干净的人居环境,也让美丽乡村真正实现从“面子”到“里子”全方位升级。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颜 娜 文/图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