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出什么病不能办健康证,得了哪几种病不能办健康证

首页 > 车主 > 作者:YD1662023-11-18 03:16:26

□丁家发

2023年5月下旬,记者走访合肥、郑州、济南、北京等地调查发现,保障消费者权益、防止疾病传播的健康证,在发证、使用和监管环节,均存在着“盲区”:有医院不体检直接收钱发证;外卖平台、餐饮企业等用人单位默许甚至配合从业者造假;体检备案信息未联网导致监管部门难以核查……这一系列问题衍生出“假证泛滥”现象。(7月12日《新京报》)

一张小小的健康证,关系着舌尖上的安全,更是公共卫生防疫中的重要一环。然而,合肥、郑州、济南、北京等多地健康证“假证泛滥”,令人堪忧。笔者认为,健康证“不健康”,直接威胁公共卫生安全。各监管环节“生病”出问题或是重要原因,必须采取措施加强监管,坚决杜绝健康证“假证泛滥”现象。

我国《食品安全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规规定,从事食品生产经营、公共场所服务等五大行业的从业人员,必须办理健康证,证件有效期为一年。也就是说,从事五大行业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从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但记者在多地调查却发现,在未体检情况下就能拿到“健康证”,其中包括制假人员办理的假证,也包括一些医院出具的真证。有办假制假人员打包票称,执法人员都查不出来真假,更别提餐馆和外卖平台等用人单位。由此可见,这种“不健康”的健康证,并不能真实反映从业人员的身体状况,留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如果有人业人员患有传染病,则对公共卫生构成威胁,后果将不堪设想。

一般而言,各地相关医疗机构,不可能不知道健康证的重要性。但或疏于管理,或没有内部监管措施,或为了一己私利,在未体检的情况下,收加急费便直接发证。如此“卖”健康证的乱象,从业人员拿到手的,虽然是一本“货真价实”的健康证,但实质上还是一个假证。此类假健康证的交易行为,漠视公共卫生安全,突破了法律底线,其危害性比伪造的假证更为可怕。此外,还有许多外卖骑手通过中介代办的健康证,也都是假证。而餐馆、外卖平台或默许,或审核也仅是走个过场,不管健康证真假都审核通过,在客观上也纵容了使用假证行为。因此,健康证“假证泛滥”乱象的背后,与各监管环节的监督不力,有着直接关系。

其实,伪造和使用假健康证都是违法行为。根据《刑法》规定,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使用假的健康证,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买卖、使用伪造、变造公文,证件、证明文件的,可被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罚款。而假证相当于无证。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员未取得健康证明,县级以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也可对经营单位给予警告,拒不改正的,可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健康证“不健康”,必须依法打击。一方面,加强对各医疗机构的监管,确保其遵守相关规定,不得不经过体检就出具健康证。同时,外卖平台也要严格审核,将持假健康证的从业人员“拒之门外”;另一方面,严厉打击伪造和使用假健康证的行为,对医疗机构未体检直接发证的相关责任人,参照伪造假证予以问责和惩罚,对代办假证的中介、制售假证的人员,依法追究治安及刑事责任,对使用假证的从业人员以及经营单位,也要追究相应法律责任,该罚款的罚款、该停业的停业整顿,以进一步加大违法成本,让违法者得不偿失。这样,才能有效杜绝假证,让健康证真正“健康”起来,从而充分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