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一般说来,是选聘人才的最后一个环节。尽管网上对面试文章喷的比较多,但至少目前暂时还没发现比面试更好的办法。面试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察、问、听、析、判”等五个环节,来考评求职者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以判断是否符合职位要求和企业文化。
同样一个问题,不同求职者给出不同的答案,面试官考察什么?有时是考察专业深度,有时是考察思维方式,有时是考察价值观。前不久,某公司招聘技术管理人员,老板要求招知识面广、脑袋灵光的人。面试官最后突然问:假设用同一台冰箱,谁能一杯水结冰最快?
第一位女生回答,“让一杯水结冰最快,主要靠降温最快,我会把冷冻室开到最大限度,让水最快速度结冰。”面试官心想,女生真是感性动物,思维比较简单。
第二位男生回答,“我也会把冰箱调到最低温度,但我的做法不同,我会在这杯水里加一点盐,让盐作为冰核,加快结冰速度。”面试官眼睛一亮,这个小伙子显然思维更深了一步。
第三位是一位90后的博士,他回答,“面试官问的让一杯水结冰最快,给我1秒就行。”所有人都愣住了。老板也愣了,静静地看着这位博士下一步怎么*?
博士继续回答,“我会找一杯纯净水,放入零度以下的冷冻室,让纯净水成为过冷水。纯净水里杂质非常少,水里缺少冰核,即使零下几十度,都不会结冰。我晃动一下这杯过冷水,或者往里面丢一粒盐,这杯过冷水就会瞬间结冰。”
PS:这道面试题,虽然是一道常识题,但思维方式决定了回答深度。第一位就是直线思维,让水结冰快,就要降温快。第二位回答,思维有所深化,但还是停留在加快结冰速度上。第三位博士回答,思维既有深度,也有宽度,跳出了冷冻降温过程的习惯思维,运用了过冷水的概念,过冷水还是一杯水,突然加入一粒杂质,一秒结冰。如果你是面试官,你是不是也会录用第三位博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