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孩子接触到的影视作品的影响
孩子对于世界的认识是较为局限的,可以通过读物以及一些影视作品来间接了解这个世界。并且随着现在电子产品的飞速发展,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接触手机、电视等等。平时便会看一些影视作品或者读物,这些里面会有一些较为恐怖的动物形象,孩子会十分敏感,对这些动物产生不好的初印象。
有时候家长看的较为玄幻的影视作品中,吸血鬼或者动物厮*等等,对孩子的心理都会造成影响,让孩子担心自己会不会受到伤害,在看到动物的时候,也会产生恐惧的心理。
小时候,我就特别喜欢看电视剧,但是有时候并不清楚会发生怎样的剧情。记得有一次看一个较为有神话色彩的电视剧,里面有一只会吸血的蝙蝠,还会变成人,在晚上的时候会吸血。然后我在做梦的时候总会梦见被吸血蝙蝠追*,我拼命逃跑最后被吓醒了。从此我就对吸血鬼那样的尖牙有了恐惧感,就算是看到小动物,一张开嘴巴,我就害怕。
4、身边人害怕动物的影响
有时候这也和孩子身边的人有关,有些孩子的父母比较害怕小动物,当看到小动物的时候,便会出现惊恐或者恐惧的表情。孩子在看到父母的这种表情或者反应的时候,便会也觉得这种动物很吓人,给自己这样的心理暗示,躲得远远的,以保护自己。
和我一起长大的慧慧本来比我胆大,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很勇敢,但是当下雨天到了,就有点害怕出门。有一次,慧慧的妈妈刚出门,就看见了一直蚯蚓,当时不禁惊叫了一声,慧慧在门前看到了地上的蚯蚓。当下雨的时候,慧慧就总是不出门,也不想去上学。原来是害怕蚯蚓,后来我就在她前面走帮她探路,我们才能一起在下雨天的时候也一起去上学。
孩子在6岁之前,智力在飞速发育之中,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好奇心十足,受到身边人的影响以及接触的事物的影响便会逐渐开始对动物产生恐惧。那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消除内心对动物的恐惧感呢?
1、谨慎选择读物和影视作品
孩子很小就开始接触很多的读物以及影视作品,从这些东西上,孩子能够学到很多东西,但是同时也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有一些较为恐惧或者血腥的东西可能掺杂其中,让孩子产生恐惧感。因此家长在给孩子选择读物的时候,一定要谨慎筛选,减少这种较为恐怖的读物的出现。
在平时看电视或者电影的时候,家长不要让孩子看自己平时看的东西,一些较为凶恶的动物的形象可能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可以给孩子选择较为有教育意义或者较为温暖有爱的影片来看,让孩子知道动物并不可怕。
2、用较为美好的词汇来形容动物
家长在平时应该少用恐吓的语言来吓唬孩子,而是运用较为正面的美好的词汇来形容动物,比如在散步的时候,碰见了一只小狗,家长可以说:“好可爱的狗狗呀,狗狗特别聪明,还能够听懂人们讲话。宝宝,想不想要养一只呀。”家长不经意的引导,就有可能让孩子对动物产生好感,积极的语言能够让孩子克服恐惧,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