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春天快要种地时候,从伪满热河省会承德开来“剿共”骨干——警察大队500多人,装备精良,耀武扬威地开进寿王坟火神庙东西两庄。大队的指挥是日本人大月次郎,还有几个日本中队副。
敌人讨伐的目的是“围剿”活跃在热河南部的赖邦游击队计划是在两天后出击,对八路军经常出没的罗圈沟一带进行扫荡。为了窥探情况,这伙敌人在伪保长狄振声家住了两个晚上。
日伪军万万没想到的是,狄振声17岁的儿子狄智清因在城里上过几年学,受到进步思想影响,早就看不惯他老爹投靠日本鬼子的卖国行径了。这一次日伪军竟大摇大摆地住进了他家里,狄智清能不生气吗?他下定决心要想个办法让这伙日伪军吃点苦头。
鬼子、翻译官和几个伪军小头目在狄家好吃好喝,狄智清装作进屋去给他们上菜添加借机打探情报。为了多观察情况,他一次上一盘菜,想尽办法多进屋几次,终于隐隐约约偷听到“后天早上”、“天亮”、“进攻”等信息。
狄智清心中大喜,不动声色地退出来。他要把情报送出去,让驻扎在山里的赖邦游击队早作准备!
可是,游击队神龙见首不见尾,怎样才能找到他们呢?
这时候,狄智清想到了救过自己一命的放羊娃田二牛。几年前,狄智清从城里回家,经过前梆子沟时,因天雨路滑不小心摔倒了,掉进一条溪沟里,幸亏被放羊归来的田二牛发现及时救了他,二人就此成了好朋友。
虽然田二牛从未对狄智清透露过游击队的行踪,但狄智清凭直觉断定他跟游击队一定有联系。于是,他对老爹狄振声撒谎说,家里的盐用光了,要去镇上帮老娘买盐,便一溜烟去找田二牛。
田二牛正是游击队的一个交通员,当他得知日军即将进攻的重要消息后,马上通知了游击队长赖邦。赖邦对狄智清的义举给予了高度赞扬,并让他尽快买到盐赶回去,不要露出破绽。当狄智清提出要参加游击队的想法时,赖邦欣然同意,说打完鬼子后就让他进队。
赖邦当机立断,马上召集队员们开会,决定在罗圈沟设伏,将敌人一网打尽。为此他们迅速付诸行动,全体队员都做好战斗准备,并在当天晚上就做好疏散群众等各项准备工作。
果不其然,敌人在第三天的一早,天刚麻麻亮就吃完了早饭,集合整队,气势汹汹直扑罗圈沟。
那么赖邦的游击大队呢?他们早已经登上了山连山、峰压峰的罗圈沟两山上,设了两道卡子,一个主战场。
第一道卡子设在了象两扇石门似的偏桥沟门南北山上,配备有轻机枪、小炮,以防止敌人回头逃窜;第二道卡子设在罗圈沟的沟门南北山上;重兵埋伏在往里走三里远的下台庄,开阔地为主战场,整个阵地依靠天然工事居高临下。
这日天气晴朗,早上八点多钟,十几个敌人充当尖兵,眼看着进入了包围圈,老百姓在高山上瞭望,战士们在山腰待命,早已满腔怒火,一触即发。
赖邦队长胸有成竹地在主战场下台的山上准备打响战斗的第一枪,眼瞧着大部分敌人都已进入我军布置好的口袋里,先头的警察以为碰不着八路就抓鸡、抢东西、搞点实惠回去就可以领赏了。他们根本想不到自己已经进入了游击队的伏击圈。
时机已到!赖队长打响了愤怒的第一枪!
枪声划破了寂静的天空,随着枪声在山谷的回荡,紧接着两山上象爆豆一样响起了步枪、机枪、小炮声,子弹似雨点射向了正在整队进发的敌群里。敌人一下子晕头转向,像热锅上的蚂蚁般乱作一团,立刻趴在地上寻找隐蔽物。
两山夹击一沟的绝对优势,像早已筑好的靶台,看得清,打得准,我方是安然无恙,敌人胡乱地放了几枪,很快就溃散了。
稍过片刻,大月次郎抡着明晃晃的战刀,声嘶力竭地指挥着已经溃散的敌人抢占北台的小山头。
其实这个山头也是在游击队控制的包围圈内,队员们看在眼里,恨在心上。
转瞬间,三个鬼子扛着一挺歪把子机枪,冲上了北台山神庙的小山包,开始向对面山上射击,火力很强,阻碍了南山部队下山围歼的行动。
这时游击队里艺高人胆大的猛将杨金明,突然从几十米远冲下来,绕近距敌人轻机枪10米处,用桲椤棵子隐藏起身子,将一颗手榴弹扔到几个鬼子跟前。只听一声巨响,浓烟四起,两个鬼子被炸死,一个负了伤,杨金明冒着烟雾,一个箭步蹿上去,把机枪抢到手,扛着跑回己方阵地。许多战士、群众目睹这英雄行为,都很激动。
战斗打响一个小时之后,南北山部队边打边合围夹击,收缴了敌人所有武器。总共500多个敌人,除了从前梆子沟跑掉20多人,击毙20多人之外,另外460人全当了俘虏。
这一仗打得干净利索,战绩辉煌,我方只一名战士因追击逃跑之敌,负了轻伤,其余安然无恙。
战斗结束后的第二天,田二牛带着狄智清找了过来,赖邦正式让这位小伙子加入了游击队。
几天后,赖邦游击队和狄智清获得八路军冀察热辽军区的通报嘉奖,称赞他们是一支“善于抓住战机、能打硬仗、善打巧仗的游击队”,称赞狄智清立下了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