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表白,现代人有着非常花哨的方式,内容也大都单刀直入。而跟古人含蓄又动人的表白方式比,简直弱爆了。
中国人崇尚“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的内敛和美感,而古人的浪漫表白,甚至常常托之于物,把旖旎柔情藏在花好月圆的情物之中,化作绕指柔。
写情书
写情书大概是古人最常用的表白方式了,那个时代男女之间无法经常见面,所以委婉的书信也就成为了最文雅的方式。
古人的情书多以诗词作为工具,充满了文思与才情,就如同陶渊明的《闲情赋》。
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
愿在发而为泽,刷玄鬓于颓肩;悲佳人之屡沐,从白水而枯煎愿在眉而为黛,随瞻视以闲扬;悲脂粉之尚鲜,或取毁于华妆
愿在莞而为席,安弱体于三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
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
愿在竹而为扇,含凄飙于柔握;悲白露之晨零,顾襟袖以缅邈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而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赠物品
分凤钗、赠香囊、递手帕、采红豆......不论是随身佩戴的事物,还是路边的花花草草,眼到之处都能承载他们的情感。
欧阳修在小花园里写下,“花下相逢,忙走怕人猜”的怦然心动;苏轼喜欢站在庭院中,看妻王弗小轩窗,正梳妆。张生与崔莺莺后花园里初见,有了“庭院黄昏春雨霁。一缕深心,百种成牵系”的相思。
古时江南大户人家,若生女,辄植香樟于庭院,女儿到待嫁之年,香樟树也长成。媒婆于院外看到此树,知有女待字闺中,便可来提亲。女儿出嫁时,家人要将树砍掉,做成两个大箱子,并放入丝绸,作为嫁妆,取“两厢厮守(两箱丝绸)”之意。十年香樟成木,百年白首相约,何其厚重、何其深情、何其浪漫!
说媒
上面几种方式都充满了浪漫色彩,但大多数现实中的表白,却是通过说媒来进行的。那个时候,如果某个男子看上了女子,最大的可能便是聘请媒婆前去说媒。
最早记载古人娶妻由媒,出自《诗经》:“娶妻如何?匪媒不得”。可见,周人就有了“媒妁婚俗”的风俗。当然了,各个地方的婚俗是不同的。史料表明,婚姻由媒,是由周人独创而来。
在同一时期,夏商后的中原婚纱苏,仍然是遵从原始的自由结合。当周人到了中原后,周公将婚俗进一步的改变,写成了一整套的“周礼”体系。不过中原人一直处于新旧婚俗的相互冲突中,最后渐渐地接受了周人的婚姻由媒的礼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