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几乎所有人物都是谜一样的存在,其中,神出鬼没的癞头和尚,若隐若现的甄宝玉更是谜中之谜。甚至可以说,这两个人物是书中的谜中之秘。假如揭开癞头和尚与甄宝玉之谜,恐怕就读懂了一大半《红楼梦》了。
这两个神秘人物其实也并不神秘,他们原本就是一个人,癞头和尚就是甄宝玉,甄宝玉就是癞头和尚。怎么回事呢?
贾元春魂归大观园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写的是元妃省亲,这回书用的是倒叙法,也就是说,此时的贾元春已经按照她的判词和《恨无常》曲的预设,完成了人生旅程,被弓弦缢*。此时,元春如秦可卿托梦王熙凤那样,“荡悠悠”魂游贾府,劝诫双亲及家人“需要退步抽身早”。
因此,贾元春是元宵之夜省亲,元宵,就是“元消”,寓意贾元春之死。贾元春从戌时出发,丑时末回宫,假如再迟一刻钟,那就是“虎兔相逢大梦归”了。丑时荒鸡,寅时转阳,卯时天明,贾元春再不回去,恐怕就是“回首相看已化灰”了。
这句判词,本当是“相逢虎兔大梦归”,因七绝格律而做了倒装句,说的是贾元春之梦不能挨到“虎”、“兔”这个时辰,不是虎与兔相逢。
贾元春的事咱们另外再说,这里单说这位皇妃省亲时点的一出戏,这出戏名叫“仙缘”。庚辰本中,在这出戏之后批注道:伏甄宝玉送玉。也就是说,这出戏是一个大伏笔,后面有一段“甄宝玉送玉”的故事。
那么,“甄宝玉送玉”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很多读者都做了这样的理解:其一,贾宝玉的“通灵宝玉”丢了,甄宝玉得到了这块宝玉,便交还给了贾宝玉。其二,贾宝玉去了甄宝玉家,甄宝玉又把贾宝玉送了回来。这样的理解,有望文生义之嫌,肯定不是“甄宝玉送玉”的真相。
红楼第一梦:仙缘《仙缘》这出戏,讲的是“黄粱梦”。《仙缘》又叫《仙圆》,是汤显祖临川四梦中最后一梦《邯郸梦》中第三十出,折子戏称作《合仙》。大致情节是八仙中的何仙姑要雇人到蓬莱做扫花使者,吕洞宾便下界去度化一位凡人成仙。
吕洞宾找到了一个名叫卢生的书生,给了他一个仙枕,这个卢生便在仙枕上睡着了。卢生进入梦中,享受了“出将入相,列鼎而食,选声而听,宗族茂盛”的富足生活。梦醒之时,店家的黄粱米饭刚刚煮熟。吕洞宾告诉他,梦中的子女是店中的鸡犬所变,梦中的妻子崔氏是驴子变的。因而,这出戏的开场念白是这样的:“何仙姑独游花下,呂洞宾三过岳阳,俏崔氏坐成花烛,蠢卢生梦醒黄粱。”
卢生是蠢物,不正是《红楼梦》中的那块“通灵宝玉”吗?卢生后来做了蓬莱仙境的扫花使者,贾宝玉却是赤霞宫绛洞花主。林黛玉是绛珠仙草,“红楼梦”中的儿女们都是警幻仙境九天薄命司堕入凡尘的、了却风月债的痴男怨女,因“仙缘”而齐聚大观园,梦断天香楼。
“红楼梦”原来就是黄粱梦,“仙缘”实可谓红楼第一梦。这梦贯穿全书,全拜癞头和尚所赐。
那么,《红楼梦》中的“仙缘”之梦到底又是个什么样的梦,与“甄宝玉送玉”又有什么关联,为何说癞头和尚就是甄宝玉这个“送玉”之人呢?
癞头和尚早已“送玉”上文讲到,贾元春省亲大观园是倒叙法,而“甄宝玉送玉”并非为后文伏线,而是照应前文的伏笔,同样是以倒叙法让倒叙的元春点了这样一出戏。“仙缘”与其他三处戏一样,是《恨无常》曲中贾元春对家族的哀告。
“仙缘”中所隐藏的“蠢物”,早在第一回“贾雨村风尘怀闺秀,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中就出现了,正是“红楼梦”《石头记》。在这回书中,写的就是癞头和尚“送玉”,癞头和尚送的就是“蠢物”,让这个蠢物做了一番黄粱梦。
这块玉是女娲补天时剩下的一块石头,遗落在无稽崖青埂峰下。一僧一道与之相逢,便引诱“石兄”沦落凡尘,“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享受富贵温柔。这个自称资质粗蠢的石兄,果然来到了“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去做黄粱之梦。这个石兄,不就是《仙缘》中的那头蠢驴吗?
贾宝玉降生时,口中就含着这块雀卵大小的石子,就是那块象征着“金玉良姻”、又隐藏着“木石前盟”的通灵宝玉。这块宝玉,毫无疑问就是癞头和尚送的。
和尚袖了那块化作扇坠大小的通灵石,不知经历了几世几劫,又转回尘世,忽然托梦给甄士隐,约他一同把通灵石送到了太虚幻境。此时,“石兄”已经是“石头记”了。
这就是“甄宝玉送玉”,讲的还是一段“仙缘”。
癞头和尚在《红楼梦》中如影随行,哪里都有他的存在。而且,还掌控着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以及香菱、史湘云……,甚至是荣国府乃至宁国府的兴衰荣辱。“贾史王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其实都是癞头和尚,也就是“甄宝玉”一手演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