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阅兵,是对武装力量进行检阅的军事仪式,是国家重大庆典活动的重要组成。
其实,阅兵,也是展示一个国家、一支军队精气神的最好仪式。
很多人并不知道,共和国历史上,有一次大阅兵,几乎就是从阅兵场直接开赴战场的。
2.
1950年,18岁的年轻战士杨玉增,和部队一起接到一项重大而光荣的任务:拿上枪,坐上汽车,组成汽车机械方队,参加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的阅兵。
热血方刚的杨玉增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次有着非凡意义的国庆阅兵,从阅兵场到战场的距离如此之近。
那年的夏天,朝鲜战争爆发。
没过两天,1950年6月27日,“联合国”在美国的绑架下,宣布出兵朝鲜,实行武装干涉,并派遣海军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止对台湾的任何进攻”,公然干涉中国内政。
8月27日,美军B-29重型轰炸机、P-51战斗机等先后5批13架次,侵入中国东北境内的辑安(今集安)、临江、安东(今丹东)地区上空轰炸扫射,炸死中国居民3人,炸伤21人,炸坏火车机车、客车、守护车5辆,炸坏卡车2辆……
抗议、严正交涉……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出兵,一锤定音!
在朝鲜战争严峻形势下,阅兵照常进行。
这是新中国国庆阅兵受阅部队人数最多的一次,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部队和民兵代表24209人接受了检阅,首都4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庆祝大会。
年轻的杨玉增依稀记得,天安门城墙上悬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的巨幅画像,两侧墙上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大幅标语。
广场南部两壁红墙的前面,飘扬着缀有“国庆”两字的8面红绸和32面红旗。他和战友们站在这些红旗的前面。
国庆阅兵后的第19天,中国人民志愿军就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阅兵后的25天,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赴朝后首战。志愿军40军第118师在两水洞、丰下洞地区与敌军进行的一次遭遇战。
此战约1小时,全歼敌军一个营及一个炮兵中队。这一天,后来被党中央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从这一天开始到1953年7月27日,在交战双方武器装备极不对称、条件极为艰难的情况下,志愿军经过浴血奋战,迫使美军在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这就是阅兵的意义之一。
阅兵既是对军队战斗力的检阅,也是对官兵的精神激励。
3.
在我们国家,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的惯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