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我是“家庭菜购”。很高兴跟大家分享自己的知识和心得。今天是11月2日,再有5天,也就是11月7日,就是“立冬”节气了。天气正式进入冬天模式。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每年的节气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共“4个立”,都是代表天气即将发生重大变化时的转折点。很明显,立冬表示自此将进入冬季。
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生气开始闭蓄,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其气候也由秋季少雨干燥,向阴雨寒冻的冬季气候渐变。随着时间推移,冷空气活动逐渐频繁,气温下降趋势加快。
立冬也是我国民间非常重视的季节节点之一,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时节,通过冬季的休养,期待来年生活的兴旺如意。立冬在古代社会是“四时八节”之一,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我国部分地区有祭祖、饮宴等习俗。
而古代,在立冬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朝臣出郊设坛祭祀,举行迎冬之礼。等祭祀结束后皇帝回去还要给群臣赏赐冬衣、抚恤为国捐躯的勇士等。现在人们工作都很忙,很多传统都渐渐不被记起,但为了家人安康少生病,要记得“4大习俗,3大禁忌”。
第一,关于立冬时的“4大习俗”
1、祭祖
古代,立冬的到来,说明秋季已经正式结束,该收获的粮食、蔬菜、瓜果等也基本全部收获完毕。现在,科学技术发展快速,即使是冬天,蔬菜也长势喜人。可是在古代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立冬了有些东西还没来得及收获,很可能就会因受冻而毁坏。
古人秋季收获完毕,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在这一天要祭拜祖先,拿出家里最好的食物,做的最好的美味,感谢天地四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家中兴旺发达。同时,期盼老天保佑家人身体健康,安全过冬,无病无灾。
2、去疾
古代医疗条件较差,人们日常生病容易落下后遗症。比如,因感冒留下慢性气管炎,整天咳嗽;因发烧留下关节疼痛,等等。所以,在立冬这天,人们就会将菊花、艾草、金银花等,有的煮热水进行透洗(所谓透洗,就是洗透身体,长时间浸泡,把病根从体内逼出来),有的熏蒸(把捆绑好的艾草等点燃,对关节等部位进行慢慢熏蒸,直到燃完为止)。
通过透洗或熏蒸,把自己的身体调理好,以应对即将来临的冬天,确保寒冷的季节身体无恙,安全过冬。
3、冬泳
冬泳是指冬季在江、河、湖、海等自然水域、水库等室外水域游泳。通常立冬后以气温10℃以下为冬季的标准定义冬泳。17℃以下的水温给人以冷感,低于8℃以下则有冷、麻、强冷刺激的感觉。冬泳的目的也是强身健骨,以健康身体应对冬天的到来。
但需要注意的是,当水温低于10℃时,游泳时间应严格控制。就大多数人来说,水温在1℃时,游10米即可,当水温在2℃时,游20米最佳,依次类推。若不好掌握距离,可按照1℃游1分钟、2℃游2分钟、3℃游3分钟,以此类推来控制距离。
4、食补
俗语有“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说为了应对马上到来的长时间的寒冷,增强身体抵抗力,就要在立冬这天进行食补,给身体加油添料,积蓄能量。
在我国大江南北,一般立冬都有吃倭瓜饺子的风俗。立冬时,到市场买倭瓜,已很少见。这种倭瓜是夏天买的,存在小屋里或窗台上,经过长时间糖化,做饺子馅,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也与夏天的倭瓜馅不同,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
在我国南方有些地方,立冬时人们爱吃些鸡鸭鱼肉。在台湾立冬这一天,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第二,关于立冬时的“3大禁忌”
1、洗浴时间不宜过长
古代人们为了安全过冬,主要的任务就是储备能量,增强身体抵抗力。而洗浴一般认为是消耗体力的事情。所以,古人认为立冬之后,洗浴不宜过频,更不宜时间过长。
当然,现代社会可能已经基本没有这方面的讲究了。不过也确实没必要像夏天那样天天洗浴。一个星期1-2次就完全可以了。
2、不宜生气烦躁
进入冬天,天干物燥,人们的心情很容易受环境影响,有的人情绪低落,有的人心焦气燥,还有的人动不动就生闷气,等等。如果长此以往,精神状态欠佳,容易出现各种疾病。
俗话说的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大家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管控者。时刻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每天起床后对着镜子微笑1-2分钟,确保每天好心情。
3、不要到人多的地方
冬天,各种疾病容易频繁发生,尤其是感冒等,又很容易传播。如果到人多的地方,就大大增加被感染的机会。所以古人就提倡冬天之后少聚集,保持身体健康,安安全全过冬天。
当然,现在全球新冠疫情形势严峻,少聚集,少凑热闹,少到处乱逛,这是防疫工作要求,也是减少其它疾病传播的有效措施,大家都要严格自律,自觉做好防护与隔离,疾病自然就会远离自己。
总之,立冬马上到来,天寒地冻的日子也就不远了。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了家人的平安幸福,大家一定要谨记“4大习俗,3大禁忌”,平平安安过冬,健健康康生活,尽情享受人世间的盛世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