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的,我们都应该去做物质的供养,但对初学者而言,也许做观想供养的风险较少。当 阿底峡(吉祥燃灯尊者)来到西藏时,他建议西藏人做水供(这就是西藏佛寺中供有许多碗水的原因),因为供养应该要彻底、全心全意地去做,不应有任何后悔之念,或担心“供养会被谁拿走”、“供品会被拿去做什么用”等这一类类的想法。对初学者而言,供养水比较容易如此做到。”
——宗萨钦哲仁波切
西藏沐浴节 1937年(法斯克·马拉尼,意大利)
1. 水代表着甘露般的佛陀教诲
每年藏历七、八月, (嘎玛日西,即弃山星 / 金星)出现,人们相信经此星光照射之水均成药水,沐浴在水中有极大益处。除了享受沐浴的欢乐,去除体外污垢的同时,我们要提醒自己净化内心,接近本真,尝试揭开自己与生具来的佛性,因为水代表心,心要像水一样清净,同时,水意味着甘露般的佛陀教诲,满足着我们的精神饥渴,并滋养灵性。
除了沐浴节里我们格外关注水的益处外,平时我们还将一碗碗水供养在佛像前,这又是为什么呢?
2. “水供” 的意义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佛堂裡摆设上一组或很多组七(八)供。每一组七供包括:水、水、花、香、灯、涂、食,八供则是增加音乐。这七供或八供也可以完全以水来代替。
水供 象征着我们渴望将自己的身、语、意变得冷静,清晰和纯洁的美好愿望。由于水取得容易而且经济,所以供水是积聚功德、消除贪瞋痴的一个很好的方法,阿底峡尊者也曾对西藏的水倍加赞赏。其次,水代表“空性”的特质,能显现一切,但本质是空,具有无常易变的特质。因此供水较不易生起执着。水供提醒我们通过慷慨,慈悲与智慧净化我们的执着与妄想,同样,唯有依靠这些完美的特质我们方可证得解脱。
水有八种功德,藏文典籍里有比较清晰的表述:
八种功德,分别有八种表义,所以供水因缘十分吉祥。(1)清凉:持戒清净,(2)味甘:胜味,得享百味食;(3)性轻:身心堪忍壮健,(4)质软:意念柔顺;(5)清澈:意念清明,(6)无臭:净除罪障;(7)益喉:音声和雅,成就妙语;(8)养胃:身不生疾,健康无病。
佛与菩萨已经获得了圆满,他们并不需要我们去供养。可是,我们仍然经常在佛像前供养。这是因为,我们想通过这样的方法,不断提醒自己,要朝他们实现解脱的道路上坚定迈进。
3. 佛教传统之“七支供”
藏传佛教之金刚乘的传统里,不能只供一碗水,必须要供养七碗水。这代表 “七支供”。这七个部分包括:顶礼 供养 忏悔 随喜 请转法轮 祈请住世 回向功德 下方供养偈取自 《普贤行愿》记有:
所 有 礼 赞 供 养 福
请 佛 住 世 转 法 轮
随 喜 忏 悔 诸 善 恶
回 向 众 生 及 佛 道
此外,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师 (敦珠岭巴)写下了一段专门在做水供时念诵的偈。他记到:那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白衣空行母向我传授这段偈:
具 八 支 此 甘 露 池
谨 供 佛 祖 与 眷 属
饮 毕 吾 与 诸 众 生
集 资 净 障 摧 轮 回
敦珠岭巴(1835-1904)
4. 如何正确完成“水供”?
供水之时,供一杯也可以,供七杯也可以。先在杯中放少许水才放坛上排列,然后才倒添至近满,这样做是因为供空杯之缘起不太吉祥,所以宜避免放空杯在供坛上。添水时不要满溢,亦不要太少,加至距杯缘一颗米之粗度为宜。杯与杯之间之距离勿过窄或过阔,亦以一粒青稞粗度之距为宜。在放下杯时,要恭敬轻轻放下,勿粗鲁地掷投。在添水时,要以双手持壼,似是对皇帝供茶那般恭敬。我们一般会在早上供水,傍晚把水倒去,把杯抹乾另放。
5. 佛前八供
除了水供,前面提到了八供,每一样供品都有其特殊意义。
一、饮水 :供水的功德在于消除众生的口渴,尤其是饿鬼道众生能够因为你发心献供而接触口渴的痛苦。
二、浴水 :沐水的供养并非是佛菩萨需要清洗,而是帮助我们可以通过供水,观照水的清净从而得到自身的清净、平等。
三、花 :佛前供花能让我们修具想菩萨一样圆满的庄严相好与美好特质。另外,先开花后结果,所以我们见到花,就要知道要修善因,这样才能结善果。
四、香 :佛前供香其实不是佛菩萨要藉此薰陶自身,而是希望献供者能够通过献香来除去不快以及身上的气味。香也是使者,能把你的发心以及愿望带给佛菩萨。
五、灯:供灯,能点燃我们的“自性灯”,福慧增上,自觉觉他。供灯也能让人获得健康、财运、智慧,为我们遣除无量众生的无明黑暗。佛前供灯的功德之大,连菩萨都不能证得,唯佛能知。
六、涂 :这个供养方法源自古印度人的生活习惯,就是以香涂身,在藏传佛教中有给佛像上金粉的习俗,藏语称之为 涂香是为了让献供者消除自身不良的习性。
七、食物 :佛菩萨不需要食物的供养,我们供水果等食物的目的,是消除饿鬼道飢饿之苦。以此修行证得果位。
八、音乐 :供养美妙的音乐,如:佛堂、寺院的角落有铃铛,是以此妙音对佛菩萨身法意清净的赞颂。我们以此作供养,能具足佛音六十支的美妙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