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风格描绘的魔罗·波旬,企图诱惑佛陀
耶稣在旷野面对撒旦,堕落的天使,天之名路西法。
1854 年,画家阿里·谢弗在《基督的诱惑》中描绘了路西法。
人们相信,两人都被肉体、精神和世俗骄傲的渴望所诱惑。 两人都从那次经历中获得了新的教导,并宣布了他们相关的见解。
两者传播教义
佛陀觉悟后做的第一件事是野鹿苑讲经。 在这里,他提出了后来成为佛教基石的教义:四圣谛。
《佛陀教导四圣谛》 梵文手稿—— 印度比哈尔邦纳兰达。
耶稣宣讲了后来众所周知的登山宝训,他在八福中概述了基督徒生活的典范。 两篇讲道都以系统的方式详细说明了追随者如何实践创始人的戒律。
都被背叛了!
二人又都选了众多亲授门徒,其中有一个后来要作卖主的。虽然佛陀活了下来,但两人最终都死在了别人的手里,在死之前他们也都选择原谅了背叛者。
犹大之吻(1304-06),乔托壁画,意大利帕多瓦斯克罗维尼教堂
甚至佛陀的最后话语也与基督教的宣言相呼应。
佛陀的临终遗言是:“诸行法皆是灭法,应以不放逸而成就!(勤劳自救)”。 使徒保罗代耶稣说话,他说:“把恐惧战兢作成你自己得救的工夫。”
两位创始人都有圣职和象征性的姿态
两人遵循的传统同样有趣。 两者都发展了一套祭司体系,为晋升到领导职位的人制定了完整的规章制度。
佛教很快分裂成两个不同的派别。最古老的上座部佛教(最古老的小乘佛教,自佛陀时代以来,教义几乎没有太大变化)用传统的三种姿势之一来供奉佛祖。众所周知的莲花,或坐姿,代表着创始人开悟时的姿势,也就是冥想的姿势。站姿代表佛师。卧位是佛入涅槃的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