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最先开创私人讲学的人,倡导仁义礼智信。据说,孔子曾经问学于老子,他座下有三千弟子,其中最有盛名的有七十二人。
他曾带领着自己的弟子周游列国前后长达十三年,在他死后,他的弟子将他的言行语录和其他弟子的言论记录下来,整理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作为当时社会的最博学的人之一,深受世人的尊重,在他死后的千年间,他的思想仍然惠及着人们。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在学习着孔子的思想言论,孔子对于国人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的深刻了。
笔者还记得在中学时代学习有关孔子的言论的时候,让笔者印象最深的就是“三思而后行”了 ,那我们接下来一起来看看这句话吧。
“三思而后行”的意思简单理解就是遇到事情后再三考虑深思熟虑后才会进行,表示做事十分的谨慎。在这句话的背后还有一个典故,说的就是:鲁国有一个叫做季文子的官员,他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之前,都会仔仔细细的思考这件事情,哪怕是在一些十分细小的问题上面也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细细思考,可以说是非常的“三思而后行”了。
后来,孔子听说了他的事迹之后,内心感慨颇深,希望能和他聊一聊,并表达了自己的一些观点。于是后来就有了,“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我们之中的大多数对于“三思而后行”这句话十分的熟悉,甚至有些人也常常用这句话来劝解自己做事之间要仔细考虑不可太过莽撞。但是很少人对于这句话后面孔子说的“再,思可矣”有所了解,事实上这句话才是精华所在,我们接着往下看。
“再,斯可矣”这句话目前来说有三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认为再参考过往的经验就可以了;第二种解释是认为思考两次就可以了;第三种解释则是认为要多去思考几次才可以啊。那么我们的孔老先生是什么意思呢?
著名的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对此也做过一番分析和解释。
他认为孔子对于季文子无论大小事都秉持着“三思而后行”的态度是不认可的,这样无疑是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一件事情想了一遍再想一遍,然后再反复的思考,这样导致的结果可能并不利于事情的顺利进行 反而显得磨磨唧唧的。
所以这里孔子的感概显然不是说的是借助以往的经验和再多考虑几次,他想要表达的意思更贴近于第二种。
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要么是做事情之前深思熟虑 考虑了很久才去做,要么是撸莽行事,不管三七二十一的撸起袖子就开始干。前者的不好之处在于,人生的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因为你的磨磨唧唧你可能就失去了这次机会,而下一次这样的机会的出现就不知道会到什么时候了。人们常说富贵险中求,也是有些想要表达要抓住机遇的意思。
而后者呢,遇到事情太过于鲁莽和冲动也不会带来什么好的结果,很多事情是要考虑清楚才能进行的,否则很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那这样说的话,深思熟虑不好鲁莽行事也不好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其实正如孔子所说的:“再,斯可矣”,我们取两者折中的方法说不定就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好的结果。遇到特别困难的事深思熟虑,遇到一般的事情考虑两次就可以了。
各位是怎样看待这句话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