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赵忠贤还参加了一次关于导体高临界高温的会议。
到了一九八六年,几个国内外主要的科研机构——包括赵忠贤在内,同时打破了40K麦克米兰的超导体极限;
并在70K的条件下,找到了70K的超导体。
前面我们知道,超导材料之所以能够在超导体内产生强大的电流,是由于超导材料本身没有任何的电阻;
所以超导材料在超导材料中会产生大量的能量,从而产生强大的磁力。
超导材料具有储能环、磁悬浮列车、超导发电机、高分辨率核磁共振设备等多种用途。
超导磁悬浮列车在行驶过程中通过对导线的切入,会形成一种由导线引起的感应电流,从而使其具有横向的过弯和纵向的浮力,从而达到了悬浮的目的。
科技强则国强,我国的国际地位大幅提升赵忠贤是中国常温超导体领域的开拓者,他领导了中国在常温超导体领域的发展,并在国际上取得了领先地位。
赵忠贤的团队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铜氧化物超导体的物理机制。
他相信,在这种具有多重协同效应的矩形结构中,可以达到高温超导体的目的。
不过在当时,日本西野秀雄的团队报告了一种新的发现:含氟化物的镧-铁-砷-氧系统中有超导性。
另外日本的一位科研人员也已经找到了二硼化镁的超导体,从而使日本的超导体的名声大增。
对于赵忠贤来说此时想要超越风头正盛的日本并且突破自己,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不过好在苏黎世的一家研究所,在公布了一份关于镧钡铜氧系统中有35K的超导材料的报道之后,赵忠贤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把镧换成钇。
他安排了一支队伍,他们的食住全在实验室里进行,醒了就起来做研究,累了就躺在椅子和床上休息。
大家就这样废寝忘食的工作,甚至在最关键的时候,赵忠贤超过两天都没有睡觉。
功夫不负有心人,赵忠贤小组终于在液氮温区中,在高温、高压等多种工艺条件下,率先研制出了一种在52K临界点上的超导体。
其存在温度已经远远超过了麦克米兰的临界值。
他们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全世界,再次的成功终于让赵忠贤以及中国在国际超导行业中一炮打响,并且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由于这种材料适合常温,所以不需要相较以往极度夸张的降温支出,而是采用更便宜的液态氮。
这种变化大大增加了超导体的应用,从而实现了超导体的规模化和更深层次的科研工作。
赵忠贤小组在液氮温区的率先取得了重大突破,并荣获了1989年的自然科学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