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在夹缝中生存,钻研经商之道,锱铢必较,逐渐致富发财。但也给社会上其他人留下了犹太奸商的坏印象。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描写的冷酷无情的犹太商人夏洛克就成了一个典型犹太商人的形象流传至今。
在东南亚的华人经商的很多,也被人称作“东方犹太人”,多少也给人们一些警示:发财致富后应该反馈回报社会,不可“为富不仁”,埋下社会仇恨的种子。
和当时的德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大部份的资本却掌握在犹太人的手中,希特勒正是利用了德国人的不满心理,才登上了德意志帝国最高统帅的宝座,仇恨犹太人,只不过是为了掩盖掠夺和屠*犹太人的借口。
当时整个欧洲都反犹太人,不是仅希特勒一人对犹太人有偏见,反犹是人心所向,希特勒只是开了个头,可以说他那样做也是为了笼络人心。希特勒并不痛恨犹太人,说白了是因为战争需要,带动自己军队的情绪,因为欧洲人都不喜欢犹太人。
二战初期,纳粹的盖世太保和党卫军为了区分所谓优秀人种和劣等人种,纳粹专门研究编制了各人种特征的册子。先在犹太社区,可以按地址搜捕;第二,查找犹太教堂的礼拜者名单;第三,核对市政登记、社区信息、银行记录等,获取身份;第四,采用诱骗或举报的方式,让犹太人自投罗网。
一些犹太人为了自保,会跟盖世太保揭露、出卖本民族人。到了后期,当种族灭绝进行到白热化的时候,纳粹德国主要靠民间人士检举和密探的举报来捕捉犹太人。
阿道夫·艾希曼,纳粹德国的高官,也是在犹太人大屠*中执行”最终方案“的主要负责者,被称为”死刑执行者“。在1936年,他写了一份报告,破天荒地质疑纳粹既有的犹太人政策:把犹太人赶出欧洲,全部移民到巴勒斯坦地区。他指出,一个强大的犹太人的巴勒斯坦,一定会成为德国的敌人!
1942年,艾希曼迎来了施展个人“抱负”的时机。此时,纳粹德国横扫欧洲,如何处理上千万的犹太人就非常棘手。艾希曼的“才智”通过3件事体现得淋漓尽致:一是参与监督修建了8座集中营,其中包括举世震惊的奥斯维辛集中营。二是组织了大量火车,将在欧洲中西部抓获的犹太人,塞进闷罐车里,不分昼夜地将他们送到集中营。三是发明了毒气“高效率”处决犹太人的手段。
灾难虽然已经过去多年,但希特勒为何如此憎恨犹太人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表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