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地中海霸王,黎巴嫩毫无悬念地被纳入版图。基督教也随着罗马人的到来传入黎巴嫩。
原本大家信耶稣信得好好的,但罗马帝国不怎么争气,没多久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此后的中东地区被新崛起的阿拉伯帝国占领。
黎巴嫩就像个小姑娘,对于大人的欺负没什么反抗能力,只好谁来了就认谁当爸爸。
阿拉伯帝国统治时期,伊斯兰教便取代了基督教成为黎巴嫩的正统宗教。
信仰这个东西是真的很难说,有人可以拿它当擦脚布,随时可丢,有人却将之看得比生命还重。
虽然备受打击,但黎巴嫩境内有不少坚定的基督教徒始终坚持信仰。
阿拉伯帝国非常想将黎巴嫩地区的基督徒都灭了,无奈黎巴嫩境内多高山峡谷,植被茂密,地形极难控制。
各种山地丘陵,人往里面一躲连个毛都抓不到,所以基督教徒得以被保留下来。
欧洲基督教东征时,黎巴嫩是必经之地,这就使黎巴嫩地区的基督教徒一直与欧洲基督教保持着密切关系。
欧洲基督教还帮助他们在黎巴嫩境内建立了黎波里博国,所以基督教在黎巴嫩的势力一直不曾减弱。
随着黎巴嫩基督教众的扩大,周边被伊斯兰教占领地区的教众也拥入黎巴嫩地区,大家“抱团取暖”,在伊斯兰教统治的中东地区为基督教留下了一撮“星星之火”。
虽然基督教众盘桓在黎巴嫩,但形势也并不是十分乐观。
基督教是个统称,教内还分许多不同教派,什么东正教、天主教、新教马龙派等等,再加上伊斯兰教中还有许多派别。
一时间黎巴嫩地区“群教乱舞”,谁也不听谁的,谁也做不了别家教派的主。
欧洲势力的崛起让西方国家不再满足于自家门口那一亩三分地,他们开始向外扩张。
黎巴嫩作为中东、欧洲、非洲的“十字路口”其地理位置多重要不言而喻了。
法国先下手为强,1860年黎巴嫩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间发生冲突,法国借口为其调停,派兵进驻黎巴嫩,使其脱离奥斯曼帝国成为法国殖民地。
真是刚出虎穴又入狼窝。
不过,主子的改变让黎巴嫩地区的宗教地位也发生了变化,法国是基督教国家,所以黎巴嫩境内的基督教占据了领导地位。
二战打响后,法国军队迅速失利自顾不暇,也就没有过多精力管理殖民地。借此机会,1943年黎巴嫩得以摆脱殖民统治成立黎巴嫩共和国。
成立国家,由谁管理是个大问题,尤其是黎巴嫩国内这种教派林立的情况,没有一个派别能让大家都服气。
最后商量的结果是谁人多,谁说的算。
全国60%信奉基督教,40%信奉伊斯兰教,那么总统和军队总司令就由基督教委派人员出任,议长由伊斯兰教什叶派教徒担任,总理由伊斯兰教逊尼派教徒担任,议员们则按照各教派人口比例分配。
刚定下规则大伙都挺满意,也都能各司其职将这个小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可以说,各教派合作初期的黎巴嫩其繁荣程度不比欧洲各国差,人们的幸福指数也非常高。
可不用想也知道,目前的这种相安无事只可能是暂时性的,各派别都在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没有人是真正对国家负责,为人民争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