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鲁特,黎巴嫩首都,也是黎巴嫩最大的海港。1975年前,贝鲁特是是中东地区的时尚之都、金融中心、旅游胜地、交通枢纽,是中东最为繁华富庶的城市,人称中东的巴黎。大街上豪车往来,海滩上比基尼美女随处可见,处处透着资本主义堕落的气息,令人艳羡。
上世纪60年代黎巴嫩街景
1975年前,黎巴嫩国内政治力量呈现三足鼎立的格局,基督教马龙派、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什叶派势力相当,三派达成默契,基督教马龙派的人马出任总统,逊尼派担任总理,什叶派出任议会议长。
但是,也是在1975年前,一种破坏这种繁华的暗流已经在慢慢聚拢。自从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以后,事情开始发生变化,大量的巴勒斯坦难民开始在中东流浪,黎巴嫩和约旦接收了不少巴勒斯坦难民。
年轻的阿拉法特
1964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约旦国王侯赛因热情接纳巴解组织在约旦安家,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一起对付以色列。巴解组织在约旦逐渐形成尾大不掉的态势,甚至要鸠占鹊巢,推翻约旦现政权。1967年,巴解组织甚至要暗*恩人侯赛因国王。
即便如此,侯赛因还忍着火,直到1970年,巴解组织下属的人民阵线将英国、法国、瑞士的三架飞机劫持到约旦,侯赛因彻底火了。约旦军方迅速出击,对巴勒斯坦难民营展开大屠*,数万巴勒斯坦人死亡,巴解组织被迫离开约旦。
约旦前国王侯赛因
正在无家可归之际,傻乎乎的黎巴嫩向阿拉法特伸出橄榄枝,请巴解组织带着大量巴勒斯坦难民到黎巴嫩来。巴勒斯坦人一到,黎巴嫩原先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立刻被打破。
在巴勒斯坦人的煽动下,穆斯林与基督教马龙派的矛盾随即激化,双方展开了大屠*,黎巴嫩内战就此爆发。曾经的中东巴黎贝鲁特成了一片废墟,到处都是燃烧的火焰,随处可见伤痕累累的尸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