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品德极差的诗句,形容道德低下品行不端的诗句

首页 > 国学 > 作者:YD1662023-04-16 20:37:41

作者:袁老师

来源:星陪伴(xinghuivip)

形容人品德极差的诗句,形容道德低下品行不端的诗句(1)

这是讽刺一个品行恶劣的统治者的诗。全诗二章,每章六句,短小精悍,四字齐言的诗句斩截顿挫,传达出指斥告诫的口吻,诗用顶针及象征手法,表现出诗人对恶势力的鄙夷、痛斥之意。

《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十五国风分别是:周南11篇、召南十四篇、邶(bèi)风19篇、鄘(yōng)风10篇、卫风10篇、王风10篇、郑风21篇、齐风11篇、魏风7篇、唐风10篇、秦风10篇、陈风10篇、桧风4篇(桧即“郐”kuài)、曹风4篇、豳(bīn)风7篇。周南中的《关雎》、《桃夭》,魏风中的《伐檀》、《硕鼠》,秦风中的《蒹葭》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国风·陈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10篇。《诗经》是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这是一首讽刺、斥责品行邪恶的统治者的诗,可能出自于民间歌手。《毛诗序 》指出:“《墓门》,刺陈佗 也。”陈佗为春秋时代陈文公 之子,文公死后,陈佗之兄桓公(名鲍)继位。据《左传 ·桓公五年》载:“陈侯鲍卒。再赴也(发了两次讣告)。于是陈乱,文公子佗*大子免而代之,公(桓公)疾病而乱作。”陈佗在桓公病中*太子免,桓公死后他又自立为君,陈国大乱,后来蔡国为陈国平乱,终于诛*陈佗。据《毛诗序》,这首诗就是针对陈佗而发的。

《诗经·墓门》

墓门有棘,斧以斯之。

夫也不良,国人知之。

知而不已,谁昔然矣。

墓门有梅,有鸮萃止。

夫也不良,歌以讯之。

讯予不顾,颠倒思予。


墓门:墓道的门。一说陈国城名。


棘:酸枣树。


斯:析,劈开,砍掉。


夫:这个人,指陈陀。


知而不已:尽管尽人皆知,他却依然如故。


谁昔:往昔,由来已久。


然:这样。


梅:梅树。


鸮(xiāo):猫头鹰,古人认为是恶鸟。


萃:集,栖息。


讯:借作“谇”(suì),斥责,告诫。


顾:管,在意。


颠倒:跌倒。


大意:

你家墓道门前长满酸枣枝,挥动起铁斧就可以铲除掉。

你这坏了良心的昏庸君啊,全国上下谁不知哪个不晓!

知道了你也不肯悬崖勒马,这些罪孽也不是一天所造!

你家墓道门前长满酸枣枝,有群夜猫子栖落在枝头叫。

你这坏了良心的奸佞臣啊,听我们唱起民谣把你警告!

唱归唱你根本不听这一套,被打倒了才想起咱的忠告!

形容人品德极差的诗句,形容道德低下品行不端的诗句(2)

由于《毛诗序》中有“陈佗无良师傅,以至于不义,恶加于万民焉”数语,郑笺孔疏曲为之说,遂生出了歧义。诗中的“夫”,即彼,犹言那个人,就是指陈佗,但毛传却释为:“夫,傅相也。”郑笺则云:“陈佗之师傅不善,群臣皆知之,”“国人皆知其(按指师傅)有罪恶而不诛退,终致祸难。”孔疏进一步发挥道:“陈佗亡身不明,由希(稀)睹良师之教,故有此恶……故又戒之云:‘汝之师傅不善,国内之人皆知之矣,何以不退去之乎?’欲其退恶傅就良师也。”经过这样的曲解,这首诗的矛头所向就从陈佗转到了他的师傅身上。孔疏一方面称陈佗之恶“由其师傅不良,故至于此”,一方面又称“故作此诗以刺佗”,明显地不能自圆其说。郑笺云:“不义者谓弑君而自立。”孔疏谓:“不义之大,莫大于弑君也。……陈佗弑君自立之事也。……陈佗所*大子免,而谓之弑君者,以免为大子,其父卒,免当代父为君,陈佗*之而取国,故以弑君言之。”

既肯定陈佗为窃国弑君之元凶,罪莫大焉,而又归咎于师傅之不良,期望陈佗诛退恶师,悬崖勒马。这种荒谬的伦理逻辑只能暴露出笺疏作者为统治者开脱罪责的意图,统治者即使有弑逆之行,也要让别人为之承担罪责,这或许是温柔敦厚的诗教使然。胡承珙《毛诗后笺》指出:“若在桓公卒后,则佗已身为大逆,而尚鳃鳃然追咎于其傅之不良,纵罪魁而诛党恶,无此断狱之法。”

在宋代兴起的独立解经的疑古风气中,有些学者已经认识到传疏的曲解之处。苏辙在其《诗集传》中即已指出:“桓公之世,陈人知佗之不臣矣,而桓公不去,以及于乱。是以国人追咎桓公,以为智不及其后,故以《墓门》刺焉。夫,指陈佗也。佗之不良,国人莫不知之;知之而不去,昔者谁为此乎?”姚际恒称苏氏“可谓善说此诗矣”(《诗经通论》),吴闿生《诗意会通》也指出《毛诗序》“无良师傅云者”,“与诗‘夫也不良’句初不相蒙,而拘者遂以‘夫’为斥傅相,此陋儒之妄解”,“诗既刺佗,‘夫也不良’自指佗言,岂有以斥师傅之理?子由正之,是矣”。在说诗者中也有不泥定此诗为刺陈佗者,如朱熹《诗集传》即称:“所谓‘不良’之人,亦不知其何所指也。”崔述《读风偶识》也认为“以《墓门》为刺陈佗则绝不类”,“此必别有所刺之人,既失其传,而序遂强以佗当之耳”。

作为一首政治讽刺诗,此诗仅两章十二句,短小精悍,四字齐言的诗句斩截顿挫,传达出指斥告戒的口吻。两章的开头以动植物起兴,其象征意义耐人寻味,表现出诗人对恶势力的鄙夷、痛斥,但国家依然坏人当道,多行不义,故每章的四、五两句以“顶针”手法将诗意推进一层,转为感叹,忧国之意可感。此诗可谓在率直指斥中不乏含蓄深沉。

形容人品德极差的诗句,形容道德低下品行不端的诗句(3)

名家点评

宋代朱熹《诗集传》:“兴也。言墓门有棘,则斧以斯之矣,此人不良,则国人知之矣。国人知之犹不自改,则自畴昔而已然,非一日之积矣。所谓不良之人,亦不知其何所指也。”“(第二章)墓门有梅,则有鸮萃之矣。夫也不良,则有歌其恶以讯之者矣。讯之而不予顾,至于颠倒然后思矛,则岂有所及哉!或曰:讯予之予,疑当依前章,作而字。”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