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维军土生土长的崇明人,老家港西镇八字桥河。1984年离岛就读于上海,后一直在上海工作、生活。本文经授权后发表,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编辑授权。
谈谈常见的低级错误
——“的、得、地”不分
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犯的低级错误甚多,不胜枚举。造成犯错的原因相当多,也相当复杂,本文不加以详细分析。需要指出的是,有二点非常致命。一是误导:来自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指鹿为马,以讹传讹。即使是最新版本的《现代汉语词典》之类的工具书也难免谬误之处,网络上的资料更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二是追新潮、赶时髦,又缺乏认知,人云亦云,不加分辨地全盘接受。诸如“正能量”、“负能量”之类的新潮语,有哪一个是经得起推敲的?
没有一个人可以拍胸脯保证在生活中不犯一点低级错误,但要不断提高认知水平,尽量少犯。如果闹出令人尴尬的笑话来,自己却还浑然不知,那就太丢人了。
——题记
电脑、手机须臾不离的今日,在给工作、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助长了人们的惰性。“的”、“得”、“地”在作结构组词时,都读de音,习惯于用拼音输入法的,特别是以联想方式输入的,往往会跳错了字,再不假思索地加以应用,错误就难免了;习惯于用手写方式输入的,出现差错,那完全是基本功不扎实所致。
“的”、“得”、“地”的用法是在小学二三年级语文科目里的教学内容,却经常在书报、电影和电视的字幕出现“的”、“得”、“地”乱用的情况。人们私底下的交流中,“的”、“得”、“地”不分的情形更是司空见惯。牛头不对马嘴,令人扼腕。
“的”、“得”、“地”都是连接前后文的虚词,并无实际的意思,也不能单独使用。
“的”、“得”、“地”这三个词的区别有:读音不同、词性词义、用法不同。
一 读音不同
1、的:普通话读音是de、dí、dì、dī,始见于篆文,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居所有汉字之首。
(1)日常主要用法是de,助词,用于定语后,接名词。
如:小溪流淌的清波、美丽的风光、社会的性质。
另也可用于词组后,组成“的”字结构,表示人或事物,如你的、我的、吃的、穿的、红的、卖菜的。还可用于句末,表示肯定的语气,如一切都会好的;他是从上海来的;她会答应的。
(2)dī,“的士”的省称。可组词:的士、打的、的哥。
(3)dí,真实,实在的意思。如:的确。
(4)dì,箭靶的中心,如有的放矢;目标、境地,如:目的。
2、得:拼音有dé、děi、de三种,本义是得到,获得。
(1)de,助词,用在谓语后,是补语的标识,接副词。主要是对程度的修饰和补充。
如:小溪流淌得好慢;拿到优秀成绩单,他激动得一蹦三尺高。
(2)dé,动词,如:得到,得心应手,二二得四。
(3)děi,助动词,必须、需要的意思,如下雨了,衣服得马上收起来。
3、地:地有两个读音:dì、de。
(1)de,也是助词。跟“的”不同的是主要用于状语后,修饰后面的谓语(动词、形容词);跟“得”的不同是用于谓语前。如:小溪缓缓地流淌;天气渐渐地冷了。
(2)dì,如地球、地壳、目的地、地板、心地、见地、地皮、田地、天地。
二 词性词义
1、的:不同读音,词义也不相同。读作de时,常用结构助词;读作dí时,意为真实、确实;读作dì时,意为箭靶;读作dī时,2012年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正式将“的士”中的“的”注音为dī。
2、得:读作de时,作为助词;读作dé时,意为得到,获得;读作děi时,意为需要,必须。
3、地:读作de时,用在状语的后面;读作dì时,表示大地、地球等。
三 用法不同
“的”、“地”、“得”在读de的时候,都是连接前后文的助词,区别主要在于用法不同。
1、的:
(1)结构助词,多用在定语或形容词的后面,表修饰,一般说明某物与某人的关联,如良好的习惯,优秀的学生。
a)定语和中心词之间是一般的修饰关系:铁的纪律、幸福的生活。
b)定语和中心词之间是领属关系:我的母亲、无产阶级的党、大楼的出口。
c)定语是人名或人称代词,中心词是表示职务或身份的名词,意思是这个人担任这个职务或取得这个身份:今天开会是你的主席、谁的介绍人?
d)定语是指人的名词或人称代词,中心词和前边的动词合起来表示一种动作,意思是这个人是所说的动作的受事:开他的玩笑、找我的麻烦。
(2)用来构成没有中心词的“的”字结构。
a)代替前面所说的人或物:这是我的,那才是你的;菊花开了,有红的,有黄的。
b)指某一种人或物:男的、送报的、我爱吃辣的。
c)表示某种情况、原因:大星期天的,你怎么不出去玩儿玩儿?无缘无故的,你着什么急?
d)用跟主语相同的人称代词加“的”字作宾语,表示别的事跟这个人无关或这事儿跟别人无关:这里用不着你,你只管睡你的去。
e)“的”字前后用相同的动词、形容词等,连用这样的结构,表示有这样的、有那样的:推的推,拉的拉;说的说,笑的笑;大的大,小的小。
2、得:
(1)用在动词后表可能:要不得、拿得起来。
(2)结构助词,一般用于动作词语或形容词的后面,用在动词、形容词和表示状态、程度的补语之间,如听得津津有味、跑得快、香得很。
3、地:结构助词,用在状语的后面,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如非常地开心、吃惊地看着、慢慢地走。
总结
“的、地、得”作为结构组词时,附着在词或词组后面,在句子中起结构作用时,都读作“de”,沒有语音上的差别。“的”用于定语后,接专有名词;“地”用于状语后,接形容词和动词;“得”用于谓语后,接副词。
1、“的”是定语的标记,一般用于主语和宾语的前面。
“的”前面的词语一般用修饰、限制“的”后面的事物。结构形式一般为:形容词、名词(代词) 的 名词。如:他是一个长相帅气(形容词)的男孩(宾语)。
2、“得”是补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后面。
“得”后面的词语一般用补充说明“得”前面的动作如何,结构形式一般为:动词(形容词) 得 副词。如:她真是傻(形容词,作谓语)得可爱(副词)。
3、“地”是状语的标记,一般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面。
一般用“地”前面的词语形容“地”后面的动作怎么样。结构方式一般为:形容词(副词) 地 动词(形容词)。如:他难过(形容词)地接受(动词,谓语)了不及格的事实。
总而言之,“的,地,得”是现代汉语语法中高频应用的三个结构助词,都起着衔接的功效,在书写时却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所以非常容易发生混淆。用得对,意思表达就明确;用得不对,有时也会产生意思的变化。比如:
A、看了这场电影,她激动得哭了。
B、看了这场电影,她激动地哭了。
这两句话从表面看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不完全相同。前一句强调“激动”,“哭了”是对激动程度的补充说明。后一句主要是陈述“哭了”,“激动”是对哭的样子的修饰。因此两句用了不同的“de”。
再如:
A、你说的对。
B、你说得对。
这两句话也是一字之差,但意思不完全相同。前一句是强调“对”,“说的”是指“对”的具体内容加以说明、限定。后一句主要是强调“说”,“对”是对激动程度的补充说明。因此两句也用了不同的“de”。
有一种情况,如“他高兴得一蹦三尺高”这句话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虽然是表示动作的,但是它是形容“高兴”的程度的,所以也应该用“得”,而切不可用“地”。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发布,任何媒体及个人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授权,并在转载时标明出处及作者,谢谢合作。
心语编委会
主 编:陆安心
副主编:施炳刚
视 觉:沈雯逸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END -
Copyright © 2014 - 2023 心语文化
分享
收藏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