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如许暗指什么,问渠哪得清如许暗喻

首页 > 国学 > 作者:YD1662023-04-18 01:45:17

250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其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朱熹的诗《观书有感(其一)》中的句子,全诗是: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后世尊称他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中的人。朱熹著述甚多,其中《四书章句集注》后来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在元、明、清三代,一直是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被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元朝皇庆二年(1313)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取士,定为科场程式。明朝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

《观书有感》是组诗,共两首。《其二》是: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观书有感》两首诗都是运用比喻的手法来写读书的作用和意义,《其一》因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而流传最广。

首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将“书”比作“半亩方塘”,又将“半亩方塘”比作一面打开的镜子,是连环比喻。其中“半亩方塘”是借喻,本体“书”没有出现。“半亩方塘一鉴开”是明喻,因诗句字数限制省略了比喻词“像”。这句诗的意思是:打开的书本,恰似一口方方正正的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映照着天空。

次句“天光云影共徘徊”,承接首句,继续运用比喻,将书中丰富的知识比作倒映在池塘里的天光云影。

第三、四句“问渠那得清如话,为有源头活水来”,承接前两句,继续运用比喻。表面上说池塘如此清澈是因为有活水不断注入,暗中将读书人比作清澈的池塘,将读书人刻苦学习、不断获取知识比作不断注入池塘的“源头活水”。读书人为什么如此的学识渊博、思想深邃?因为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获得新知识。渠,是第二人称代词,你,明指池塘,暗指读书人。“源头活水”,比喻读书人从书本中不断获取的知识。

如果将《观书有感》(其一)翻译成现代汉语,大意是:

书本就像方正的池塘,方正的池塘像一面打开的镜子,

书本里丰富的内容就像倒映到池塘里的天光云影。

请问读书人为什么如此的思想深邃学识渊博,

因为读书人不断学习就像那清澈的池塘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一样。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将读书人比作清澈的池塘,将读书获得知识后的状态比作池塘清澈的状态,将读书获得的知识比作不断注入池塘的源头活水,形象地揭示了读书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的道理,人们在勉励自己或教育别人时常常引用这组诗句,这组诗句因此而成为流传很广的名句。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