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八佾第三》
20.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诗经》由《国风 周南》开始,《关雎》是《周南》的第一篇诗。此诗是“风之始,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正夫妇之伦,以化天下。
五伦之始,夫妇有别。夫妇正,五伦就正。夫妇偏斜,五伦倾倒。是不是结为夫妇,才正人伦呢?不是。在择偶,求偶时思想,行为就要端正,发乎情,止乎理(礼)。
首先,心情舒畅,身体健康。求而得之时,“乐而不淫”,欢乐不是为了*,欢乐是源自于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对有志同道合的人相伴一生的喜悦,对“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的承诺。
男女相爱时,如果没有良好的教育,如果没有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不仅仅是年轻人,现在是少年,青年,中年,老年都很容易往*的方向发展,“万恶淫为首”,爱恨情仇,始乱终弃,悲惨的故事一个接着一个。
《关雎》这首诗,首先描写关雎这种鸟儿,在一起和谐生活的场景。雌雄双鸟,关关和鸣。相偎相依,形影不离。始终如一,不离不弃。相伴一生,共度风雨。终身唯一,死而后已。“人可不如鸟乎?”深刻的暗喻,是赞美,也是提醒。人比鸟儿可要高尚许多了,如果人都不能像关雎这种鸟儿一样生活(最低的水平),那人过的可是禽兽不如的生活。这绝对不是骂人的话,这是对糊涂的人们,对陷在*中不能自拔的人们,严重的提醒和警告。有时看看那些“淫而不乐”的人们,是不是过得禽兽不如的生活,他(她)们自己知道。
所以开始择偶时,观念必须端正,“百年好合,永结同心”。君子求淑女,淑女嫁君子。重德不重貌(貌,不仅仅指面貌身材,也指家世,身世),重德不重才,重德不重财,重德不重利。不是在结婚的时候才宣誓,在要择偶、求偶的时候心中就要有庄严的承诺,当然不要挂在口上,让别人会很紧张,很有压力。“不论是健康,还是疾病。不论是富贵,还是贫贱。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都爱她(他),照顾她(他),尊重她(他),接纳她(他),永远对她(他)忠贞不渝直至生命尽头。”<br>
明朝一位读书人林应麒,有一个善良聪慧的女儿,许配给了钱家的公子。天有不测风雨,钱家的公子钱灼,生了重病,卧病在床,久医不愈。钱家的父亲,不忍心耽误林家小姐,修书一封,郑重告诉林应麟,解除婚约。林应麟内心感动,回复钱家,维持婚约,等到钱家公子痊愈再成亲。这一等就是十年,钱家心里实在是过意不去,再次修书,解除婚约。林父这是才把书信给女儿看,让女儿决定。林女对父亲讲了一句感人肺腑的话:“人之所贵者心,心既许之矣!”看到女儿的心志,林父尊重女儿的心愿,成全女儿的心愿,配置嫁妆把女儿嫁到钱家。古人常讲“人有善愿,天必佑之”,林女嫁过去不久,先生钱公子钱灼,在史书上记载:“灼病亦旋愈”。皆大欢喜。
如果没有求到呢?“求之不得”,当然小伙子晚上睡不好,“辗转反侧”,但不会相思成病。“寤寐思服”,朝思暮想,为什么淑女看不上自己?想到淑女是要配君子,自己是不是君子呢?不是,要赶紧努力,提升道德学问,不然耽误了别人。
《关雎》,这首诗是积极乐观,幸福圆满。不是有了一点挫折,就萎靡不振,一付可怜相。唱着“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祈求有一杯“忘情水”,可以换他一夜不流泪。《关雎》上最多是“辗转反侧”,如孔老夫子所讲的“哀而不伤”。现在人如果失恋了,可不得了,走出来的样子让人一看,就是向全世界宣告“我失恋了”,没出息的样子。人的爱情如果不能往道义的方向发展,就容易往*的方向发展,往*发展,将来肯定过的是苦难的生活。所以人要转“情欲”为“情义”。
家族中每一年的大事是祭祀先祖,祭品中有一种菜是荇菜,是由媳妇去采来,供奉先祖。这一个礼节意义很深刻。“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描写夫妇志同道合,相亲相爱,互敬互助,共同谱写幸福美满的乐章,让美好的家风,家教,家业代代传承。
请大家欣赏《关雎》原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祝天下有情人有义之人终成眷属,祝家家“琴瑟友之”,“钟鼓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