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健自强不息地势坤厚德载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什么意思

首页 > 国学 > 作者:YD1662023-04-18 12:13:56

31.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孟子》

译:为人正直坦荡,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不做任何有愧于人的事。

3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译: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

34.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3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译:尊敬、爱戴别人的长辈,要像尊敬、爱戴自己长辈一样;爱护别人的儿女,也要像爱护自己的儿女一样。

3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

译: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造福天下,使天下人都能这样。

3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译:富贵不能扰乱他的心意,贫贱不能改变他的节操,威武不能屈服他的 意志,这就叫大丈夫。

38.自暴者不可有信也,自弃者不可有为也。

——《孟子》

译: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39.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孟子》

译:人的毛病,在于喜欢教导别人,做别人的老师。喜欢教导别人的人,又往往自以为是,自以为正确,一副高高在上的气魄。

4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天行健自强不息地势坤厚德载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什么意思(5)

41.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中庸》

译:勤奋好学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近仁,懂得了是非善恶就是勇的一种表现。

42.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4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44.不以一眚(shěng)掩大德。

——《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他的功劳。

4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译: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往小人之间的交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4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47.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庄子》

译:有技巧的人劳累,聪明的人忧虑,没有本事的人没有追求。

48.见侮而不斗,辱也。

——《公孙龙子》

译: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49.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50.事随心,心随欲。欲无度者,其心无度。心无度者,则其所为不可知矣。

——《吕氏春秋》

译:事从心出,心随欲来,如果不从心欲的细微处观察事物,我们往往会被事物的表象所欺骗。纵横古今中外,详细考察事情的成败得失。如果深入观察,就会发现。事情的发展往往是被人的心欲所控制。

天行健自强不息地势坤厚德载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什么意思(6)

5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52.学不可以已。

——《荀子》

译: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53、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荀子》

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54.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55.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56.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汉·司马迁

译: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57.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史记》

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5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

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59.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

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6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

译文: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天行健自强不息地势坤厚德载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什么意思(7)

61.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汉书》

译文:先出击就能制服敌人,随后应战只会被控制。

62.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后汉书》

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

63.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

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64.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

——《后汉书·王符传》

译文:聪明人舍弃短处,发挥长处,以此来取得成功。

6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66.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三国志》

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67.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

——《三国志》

译文: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觉察。

68.义感君子,利动小人。

——《晋书》

译文: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69.太刚则折,至察无徒。

——《晋书》

译文: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

70.成败相因,理不常泰。

——《南史》

译文:成功与失败互为因果关系,世事不会永远太平安宁。

71.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

——《南史》

译文:把清清白白做人的品质留给后代子孙,不也是很厚重的一笔财富吗?

72.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

——《隋书·文帝纪》

译文:君子在社会上立足成名,尽管需要修养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只有诚和孝才是最重要的。

73.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

译文: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和更替;以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

74.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

——《明史》

译文:有长远打算的人不应为眼前的一点怨言而担忧,做大事的人不必顾及一些细微琐事。

75.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76.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7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78.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译: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79.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8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译: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天行健自强不息地势坤厚德载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什么意思(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