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10句至理名言

首页 > 国学 > 作者:YD1662023-04-18 22:39:57

什么是“中庸之道”呢?孔子解释“中庸”为:“过犹不及”,“执两用中”,“中立不倚”。简单说,就是孔子认为“中庸”是既无过,也无不及。程颢认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一、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出自《中庸》。豫:有准备。立:成功。废:失败。任何事情,事先做好准备,便会取得成功个,反之毫无准备,便会失败。

二、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出自《中庸》。当人在位的时候,他的政令便能够得到执行。当他离开了执政的位置时候,他的政令便随之停止。这句话说明了“人走茶凉”的深刻道理。

中庸10句至理名言,(1)

三、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

出自《中庸·修身》。经常的去温习旧的知识,便会从中有所发现,得到新的知识。在道德修养方面,能够做到专心,用以崇尚礼仪。因此居于高位的人能做到不骄傲。身处低位的人能够不违反国家政令。

四、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出自《礼记·中庸》。天下万物一起生长而不会互相妨害,世上的事物和道理同时实行而不会相互抵触。这句话体现大自然法则中的包容精神与和合之道。

中庸10句至理名言,(2)

五、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

出自《礼记·中庸》。流:随波逐流。倚:偏,歪。君子与人和顺,但不会随波逐流,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

六、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

出自《中庸·修身》。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他的言论足以使得国家振兴。国政荒废的时候,他便保持沉默,足以保全自己。

中庸10句至理名言,(3)

七、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出自《礼记·中庸》。心中喜怒哀乐的情感没有表露出来时,叫作“中”;表露出来而有一定的节制、符合常情,叫作“和”。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通贯天下的道理。这句话指出“中”、“和”是使天下安定,能共赢共享,具有普遍性的道理。

八、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出自《中庸·明道》。愚蠢的人自以为是,卑贱的人喜欢一意孤行。生于现在的世界,偏偏要去恢复古人的做法。这样的人,一定会遭受灾害。

中庸10句至理名言,(4)

九、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出自《中庸·知法》。天地万物共同生长发育,而不会相互妨害。大道是相互并行,而不是去相互违背。小的德行如同河水长流不息,大的德行等狗使得万物敦厚淳朴,这便是天地的伟大啊。

十、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出自《中庸·治国》。喜爱学习就接近了明智,身体力行便接近了仁义,知晓羞耻,便接近了勇武。知晓这三点,九会知道如何提高自身的修养,就会知道怎样去管理别人;知道如何去管理,也就知道怎样去治理国家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