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两句诗出自诗圣杜甫的《自京赴先县咏怀五百字》,说的是在贵族人家的红漆大门里时常会散发出酒肉的香味,可是在路边却时常会出现冻死的骸骨。
强烈的对比之下,尽是满目疮痍,普通民众的生活也在这十个字里表现地淋漓尽致。
那么为何杜甫能写出这首诗,有些人认为,杜甫心系天下,这样的诗句才真正符合他的风格,其实杜甫能写出这样的诗,完全是感同身受,亲身经历了这种无法言状的痛楚。
天宝十四载,杜甫已经44岁,而他在长安也混迹了十余年,只是这期间他一直没能混出个模样来,等到朝廷想到他的时候,也仅仅只给了他河西尉这样的小官。
杜甫不愿接受此官,朝廷无奈便改任其为右卫率府兵曹,杜甫虽然对这个无用官职依然还是不满意,但人活着总要生活,穷困潦倒的杜甫,最终还是为五斗米折了腰。
杜甫上任前,赶赴先县去看望寄居在那里生活的妻子和孩子,可是刚一进门,便听到了妻子的哭泣声,原来他的小儿子在他到家之前,已经饿死了。
多么痛苦的悲剧,多么无奈的人生,杜甫作为一个读书人,一个有能力吃皇家饭的文化人,还能让儿子给饿死,那那些穷困人家,更别提生活会有多惨了。
好在杜甫还有家人可以依靠,那些失去配偶的人,又该如何应对生活带来的磨难?
而在古语中,还有这么一句俗语,深刻揭露了古代底层民众生活的不易,即:
寡妇三更磨豆腐,光棍半夜洗衣服。
为何他们会选择这样的时间段里来做这些事,古人这般说又有没有道理?
寡妇三更磨豆腐历史漫漫,不幸之事何其多哉?
沐浴着现在和平自由的阳光,畅想着美好的未来,好似世间的美好都在此时定了格,只是这份美好历经了数千年的风云洗礼才得以到来,所以我们要格外珍惜。
当我们拨开历史的烟云,便能发现,漫长的历史,其实是靠一场场的战争来推进的,而战争则意味着流血、死亡和悲剧。
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倒下了太多的人,而他们几乎全是精壮的男子。
古代是农耕社会,这些男子肩负着田间劳动的重任,更是一家之中的顶梁柱,他们一旦阵亡,不仅意味着一个家庭的破灭,还预示着国家的农业生产会遭到威胁。
孤儿寡母是社会之中的弱势人群,即便是现在,他们的生活都会极其艰辛,更别说在没有多少谋生之路的古代了。
但在生活面前,总要拼一拼才能知道,能不能活下去,即便是失去丈夫的寡妇,看着自己的孩子,也不能放弃活下去的信念,所以,她们势必会做一些能够贴补家用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