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勇
第九届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获奖者,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重庆日报副总编辑姜春勇:
身处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能够与新时代同行,为人民讴歌,作为一名新闻人是何其幸运。不论媒体格局如何变化,我们必须牢记使命,初心不改,唯有热爱才有坚守,保持敬畏才能担当。不负信赖,“四力”并进,在一个时代的叙事里,必将有我们书写的故事,在历史的长河里,会留下我们坚实的足迹。
齐淮东
第十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奖者,大众日报编委、经济新闻采编中心主任、网络新闻评论工作室主任齐淮东:
新媒体迭代更新,自媒体眼花缭乱,传统媒体影响力下降、效益不佳,很多媒体人迷茫、浮躁,少了认真、执着,多了应付、凑合,对新闻事业缺乏热情,对新闻精品缺乏追求。
作为党报新闻采编一线的老兵,我认为选择了新闻事业,就应坚守初心,把这项事业做好,做到极致,只有这样,才能成就自我、奉献社会,做一个有价值、受尊重的媒体人。就像那个挖井的故事,浅尝辄止、老是换地方,是挖不到甘甜的井水的。当然,你还得跟上时代的脚步,做好融合转型。我在负责报纸经济报道的同时,也负责本报客户端的财经评论专栏《海岱财评》。两者形式不同,但共性是:都要有经济新闻事件和现象的洞察力和采写能力,这需要长期的坚守才能获得。
退一步讲,即便真的坚守不下去,要跳槽、转行,你总得有自己的看家本领啊!采编业务能力,或称“码字”能力,就是媒体人的看家本领,是安身立命的本钱,练不好,到哪里都吃不开、立不住、难成大气候。反之,练好而舍弃,或者用之甚少,等于自废武功,殊为可惜。
谢国明
第十届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获奖者,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谢国明:
新闻工作者身处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既要有万变之策,更要有不变之道。作为一名老新闻工作者,希望年轻的同行坚守三个有:有立场、有底线、有情怀。
一是有立场。在这个全球化时代,信息无是非,传播有立场。每一位中国新闻工作者,都应该牢固树立核心价值观,坚守民族立场,爱国爱党,不为名利所缚,不为喧嚣所惑,赤胆忠心献真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立德立功立言。
二是有底线。信息传播至少应当真实、客观、公正。真实是最基本的底线。但是,带偏向选择事实虽是真事却不客观。拉偏架则不公正。认知有局限可以理解,偏听偏信偏见有违底线。
三是有情怀。人文情怀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标志性区别。规则无情、灾难无情、疫情无情,新闻工作者传播信息、评点世事,必须有人文情怀。凡是没有人文情怀、丧失基本人性的举措,传播时要多用用眼力脑力,看见看穿看开。多为真情善行喝彩,不为简单粗暴造势。
任学安
第十届长江韬奋奖(韬奋系列)获奖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经理室常务副召集人任学安:
自有记者这个社会角色以来,处身人人都是记录者、传播者和言说者的大时代,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真的记者。他们记录得专业,观察得细微,思考得深邃,报道得职业,无一不是今时今日信息消费市场中最稀缺的资源。这是记者最难的时代,这是记者最好的时代。在第22个记者节来临之际,祝福所有身为记者和想成为记者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