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石是不是电解质,天然的金刚石是纯净物吗

首页 > 家居 > 作者:YD1662022-11-29 19:54:55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一、选择题:(本题共 20个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组合是

混合物 纯净物 单质 电解质

A 盐酸 NaOH 石墨 K2SO4溶液

B 空气 Fe(OH)3胶体 铁 Na2CO3

C CuSO4·5H2O CaCl2 水银 铜

D 氯水 KNO3晶体 O3 NaCl

2. (2020福建漳州八校联考)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A.酸性氧化物:干冰、二氧化硫、三氧化硫

B.同素异形体:活性炭、C60、金刚石

C.非电解质:乙醇、四氯化碳、氯气

D.碱性氧化物:氧化钙、氧化铁、氧化镁

3. (2020东北五校联考)下列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不产生新元素,产生新元素的变化不是化学变化

B.向煮沸的 NaOH溶液中滴加 FeCl3饱和溶液制备 Fe(OH)3胶体

C.有沉淀析出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液氯、乙醇、NH3均属于非电解质

4. 已知有三种溶液:FeCl3的浓溶液、Na2SiO3溶液、稀盐酸,现有下列说法:

①将 FeCl3溶液滴入冷水中,边滴边振荡,便可制得 Fe(OH)3胶体;②向稀盐酸中滴加

硅酸钠溶液可制得硅酸胶体,胶体微粒直径大小在 1~100 nm之间;③用光照射硅酸胶体时,

胶体微粒会使光发生散射;④FeCl3溶液和 Fe(OH)3胶体都能透过滤纸;⑤胶体、溶液和浊

液属于不同的分散系,其中胶体最稳定;⑥往 Fe(OH)3胶体中加入盐酸,先沉淀后消失。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5.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方法

A CaO(CaCO3) 水 溶解、过滤、结晶

B CO2(CO) 氧气 点燃

C CuSO4(H2SO4) 氢氧化钠溶液 过滤

D Cu(CuO) 稀盐酸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6. X、Y、Z、W四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

应条件已略去),则符合要求的 X、Y、Z、W依次是

选项 X Y Z W

A Al Cu CuO CuCl2

B HCl NaCl Na2CO3 NaOH

C H2O2 O2 H2O H2CO3

D Fe2O3 FeCl3 Fe(OH)3 Fe

7. 甲、乙、丙、丁分别是 Na2CO3、AgNO3、BaCl2、盐酸四种无色溶液中的一种,它

们两两反应后的现象如下:甲+乙→沉淀;甲+丙→沉淀;乙+丙→沉淀;丙+丁→沉淀;

乙+丁→无色无味气体。则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依次是( )

A. BaCl2、Na2CO3、AgNO3、盐酸

B. BaCl2、Na2CO3、盐酸、AgNO3

C. Na2CO3、盐酸、AgNO3、BaCl2

D. AgNO3、盐酸、BaCl2、Na2CO3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 CO2是电解质

B.BaSO4不溶于水,其水溶液的导电能力极弱,所以 BaSO4是弱电解质

C.液溴不导电,所以溴是非电解质

D.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9. 下列物质:①盐酸,②氨水,③二氧化碳,④三氧化硫,⑤纯碱粉末,⑥酒精,⑦

铜,⑧熔融氯化钠,⑨水玻璃(硅酸钠水溶液)。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属于电解质的有 3种

B. 属于纯净物的有 6种

C. 属于非电解质的有 3种

D. 上述状态下能导电的有 5种

10.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金刚石是不是电解质,天然的金刚石是纯净物吗(1)

11. 往含 Fe3+、H+、NO -3的混合液中加入少量 SO2-3 ,充分反应后,下列表示该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金刚石是不是电解质,天然的金刚石是纯净物吗(2)

金刚石是不是电解质,天然的金刚石是纯净物吗(3)

13. 在甲、乙两烧杯溶液中,分别含有下列离子中的三种:Cu2+、Na+、H+、SO42-、CO32-、OH-。已知甲烧杯的溶液呈蓝色,则乙烧杯的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是

金刚石是不是电解质,天然的金刚石是纯净物吗(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