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利弗莫尔市第6消防站安装了一只白炽灯泡,将之点亮后,除了中途几次停电,和消防站搬迁熄灯之外,这个灯泡就一直亮到现在,起初是为24小时待命的消防员照明,如今成为“网红灯泡”,在全球拥有数万粉丝。
1972年,这个灯泡认证吉尼斯世界纪录,被称为“最长寿的灯泡”。如今,可以通过每隔30秒更新的网络摄像头,看到这个还在散发亮光的灯泡。
无独有偶,1908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沃斯堡拜尔斯歌剧院,舞台管理员巴里·布克将买来的一只灯泡安装在歌剧院中,从那时起,这个灯泡几乎从没关掉过。拜尔斯歌剧院后来被更名为“宫殿剧院”,于是这只灯泡被人们称为“宫殿灯泡”。后来,这只灯泡被安装在斯多克雅兹博物馆,至今还在散发光芒,迄今已有112年。
那么,这些灯泡有何特别之处,为何能够如此长寿?更深层的思考是,早在百多年前,人们已经能够造出超级长寿的灯泡,为何如今灯泡寿命普遍有限,是技术退化,还是别有用心?
011880年,爱迪生发明商用灯泡,开启了人类更为光明的世界。为了延长灯泡使用寿命,爱迪生经过无数次试验,在当时创下点亮1200个小时的记录。
有一个叫阿多尔菲·柴莱特的发明家不服爱迪生(见下图),与爱迪生进行灯泡发明竞赛,比谁能造出最好的电灯泡。上述史上最长寿的灯泡,就是由柴莱特设计发明,美国谢尔比电气公司生产制造,使用的是碳化竹丝灯泡,亮度相当于4瓦。
百年回首,柴莱特与爱迪生的比赛,毫无疑问的是柴莱特赢了,因为这只灯泡无论是承受电压,还是使用寿命来看,都超过了爱迪生的灯泡。当然,从个人成就上来说,柴莱特从未像爱迪生一样成功过。
“人生只亮一盏灯,守到群火熄灭,照样耀泽天空”——阿多尔菲·柴莱特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生产柴莱特设计的灯泡的美国谢尔比电气公司在1925年*,而爱迪生的通用公司至今犹存。
02柴莱特的灯泡为何能够长寿,美国学者曾对此做过研究。
美国物理学家研究后发现:“利弗莫尔灯泡与现在的白炽灯泡有两个不同之处,首先,它的灯丝比现在的灯丝粗8倍,其次灯丝是一种半导体,最有可能由碳元素构成。当导体变热时,它的导电能力会下降。但是当谢尔比灯泡变热时,它却能成为一个更好的电导体。”
除此之外,“史上最长寿灯泡”保护者斯蒂夫·布恩认为,还要归功于老式的制造工程,和从不偷工减料的优秀质量。
但这里又出现一个问题,后世科技更为发达,没理由二十世纪之初能做到的事情后世科技水平达不到,或制造能力达不到。那么,为何后世白炽灯泡寿命反而不如柴莱特的灯泡?原来,这里面还真有一场大阴谋。
03灯泡出现之初,各大公司为了推销灯泡,无一例外地做足内功,追求灯泡的质量与寿命。但过了一些年之后,欧司朗、飞利浦、通用电气三大灯泡巨头发现不对劲,因为灯泡太耐用,导致企业销量一直不大,利润上不去。于是,欧美灯泡巨头们推出了一个计划。
1924年圣诞节,欧司朗、飞利浦、通用电气等在日内瓦聚集,组成一个名为“phoebus”的垄断集团,目的很简单,即控制灯泡的寿命,人为的将其寿命控制在1000小时左右,各个巨头并签订合约,规定违约金。后人将之称为“计划报废”,一个非常阴险的商业计划。
由于灯泡技术专利掌握在通用公司等巨头手里,因而可以约束绝大多数灯泡公司执行这一计划。垄断联盟成立之后,他们研究重点不是如何延长灯泡寿命,而是如何缩短灯泡寿命。与此同时,垄断联盟要求每个厂商定期将灯泡样品送到瑞士的中央测试实验室,检查是否符合规定寿命等标准。一旦不符合标准,工厂就必须支付罚款。于是,将灯泡寿命缩短到1000小时的计划,迅速在全世界铺开。
在1926~1927财年,垄断联盟在全世界范围共卖出3.357亿只灯泡。4年之后,销售量攀升至4.208亿只。更可怕的是,通过控制灯泡寿命,灯泡公司很容易计算出每年大概会有多少灯泡需要更换,于是巨头们的灯泡也就不会积压了。
04“phoebus”的垄断集团在狂欢之余,“计划报废”这一诡计的细节后来在政府和媒体的调查中有所曝光。1942年,美国政府将“phoebus”集团告上法庭,虽然协议名义上被终止,但这些公司并没有进行任何赔偿,而且普通灯泡1000小时寿命的规矩沿袭至今。
更为重要的是,“phoebus”垄断集团提出的“计划报废”思路,被各行各业广泛引用,后世几乎每一位消费者都曾中招。
为何某些零部件总是很容易损坏,为何手机屏幕维修费用总是很高,为何如今手机电池无法自己更换,为何如今手机都是密封,让用户无法自行维修产品,同时维修奇高,为何电子产品公司的新产品技术进步不大却还不停地推新.........背后的原因很简单,就是“计划报废”思路,逼着或吸引人们购买新产品。
手机屏幕很容易坏,厂商将屏幕价格调高,让人们产生更换屏幕不划算的念头。如今手机电池无法自己更换,让电池性能下降或报废之后,无奈之下只能购买新手机。电子产品公司每年推出技术进步不大的产品,还称之为“史上最好”,还是为了让消费者换新。
可以说,人们日常中遇到的很多产品问题,背后多数都有厂商“计划报废”的影子。
灯泡寿命变迁的历史值得重新审视,这并不单单是科技史上的一段奇闻轶事,更是一则警示——资本逐利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离奇且难以预料的阴谋。
与此同时,在我们因为一些小问题而准备报废某件物品时,或许需要再一次询问自己,是不是一定要报废。否则,我们就可能就轻易的陷入了“计划报废”的阴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