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可以说是我们最常去超市采购的主食食材之一,特别是对于像我这样的南方人来说,哪天没吃上大米饭,一天都会觉得不对劲。平时买大米的时候,我通常都是成袋买回家的,并且还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超市里售卖的大米,有袋装和散装之分。散装大米就长期敞露在空气中,人来人往,还时不时会有人抓上一把,但奇怪的是,这些散装大米好像没见过有生虫的。而对于袋装大米来说,在超市里好像也比较耐放,放很久都不坏,但有时候我们买回家没吃多久,就发现长虫了。
为啥大米放超市里很久都不坏,买回家没几天就生虫了?我们买回家的大米,究竟该怎样保存和防治大米生虫?在请教了几个懂行的朋友,以及查阅了大量专业资料后,今天,懒喵就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探讨一下这背后的答案。
1、大米为啥会生虫?大米里长的虫,也叫米虫,它的学名为米象。其实不光大米,像面粉、玉米等谷物粮食中,也常会发现类似米虫的存在。本来看上去洁白无瑕的大米,在出现了米虫后,常常会让人觉得很糟心,感觉粮食被污染了。
大米之所以会生虫,跟两个因素密不可分,一是大米本身带来的;二是因为运输或储存方式不当带来的。
在大米还作为粮食作物长在地里的时候,米虫的虫卵就已经潜伏在其中了。在加工大米的过程中,考虑到避免里面营养物质的大量流失,因此采用的工艺通常比较简单,难免就会导致一部分虫卵留在了加工好的大米中。
这些虫卵我们用肉眼几乎看不见,但一旦条件成熟,在温度和湿度达标的情况下,这些虫卵很快就会开始孵化出幼虫。虽说米虫本身的寿命只有20天到50天左右的时间,但其具有非常强的产卵能力,雌性米虫一次可以产差不多500粒虫卵,以此类推,就会发现这个累积的数量是比较庞大的。
除了大米自身带有的虫卵孵化出来的米虫外,还有一部分米虫,是因为我们运输或储存方式不当带来的。打个比方,比如在运输大米的过程中,运输工具已经被米虫污染了,或是存放大米的器皿中,有残余的虫卵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大米在存放过程中,出现生虫的情况。
在了解了大米为啥会生虫后,我们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大米在加工或运输过程中残留的虫卵,无论是我们也好,超市也好,都很难避免,但通过正确的储存方式,就能抑制大米生虫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