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现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口袋里也有钱了(除了小编……),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了,这就催生出了红红火火的保健品市场,几十年前普通老板姓难得一见的人参、鹿茸、冬虫夏草等名贵补品,现在也不是遥不可及了。
但是,黄煌教授今天却告诉我们,价值千金的高档补品,可能还不如这一种最便宜的中成药;若想保健,拼命大补可能还不如泻!此话从何说起呢?随小编一起看看黄煌教授怎么说——
物美价廉的黄连上清丸
中成药中恐怕没有比黄连上清丸更便宜的了。5元钱一大包,大包中有10小袋,每天服1袋,仅需5毛钱。但是,其疗效极佳。面红上火、头昏脑热、风火牙痛、腹胀便秘,诸般火热,几包丸药下肚,得畅便数次,常令人轻快许多。尤其是现代人的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肥胖等,黄连上清丸也有效果。
黄连上清丸是前人发明的配方。黄连、黄芩、黄柏、大黄、山栀、石膏、连翘………集寒凉药物于一方,是清热泻火的代表方。记得我学医时,使用黄连上清丸的机会并不多,那时的人,猪肉、豆腐、食糖均凭票供应,肚子里油水少得可怜,温补还来不及,哪有多少寒泻的道理?所以,那时用得比较多的倒是补中益气丸和十全大补丸。没想到这几年来,国人的体质大变了。你瞧来诊者,一个个面色红润,腰粗肚圆,舌苔黄腻,腹胀便秘,烦躁失眠,整个是实证、热证,是“上火”!不用黄连上清丸,还能用什么?说来也奇,服用这小丸药后,得数次畅便,全身也就轻松了,吃得香了,睡得安稳了,面色不那么油腻潮红,口中也少异味了。
大约是长期在贫困线上挣扎的缘故,中国人对“有余”向来是向往的,所以,善于“随俗而变”的中医创造发明了补法。在补的方法上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补脾、补肾之分;在补的程度性质上有大补、峻补、清补、温补、滋补之别,更有应时令的所谓冬令进补等。
其实,真正的中医从来不乱补,虽然病人希望医生开补药,医生处方时也十分谨慎小心,得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明体质属阴属阳而定。不过补药到了商家手里就未必如此了。你看当今的补药,林林总总,令人眼花。从人参蜂王浆到脑白金,从西洋参、鹿茸到冬虫夏草,你上市来我下场,吵得热热闹闹。使人真有“十亿国人八亿虚,八亿人民皆肾虚”的错觉,不补如何了得?于是,许多人对付钱体检查病吝啬无比,但在掏钱买补品方面却十分慷慨,因为,在他们看来,补药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不怕病死,而惧虚死。于是,中国人本来不多的钱,消失在服补药的习俗之中,实在是可惜!当今,中国人饮食结构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体质出现从寒到热、从虚到实、从不足到有余的变化,显然,当年进补的老调不能再高唱了。
我非常赞同金元时期四大名医之一的张子和先生的主张: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我们应当多研究饮食的营养,要吃得科学,吃出健康。至于治病,要寻求对证、对病、对体的药物。吃补药,吃不出健康,吃不出长寿。
前年春节,我拜访江阴的名老中医夏奕钧先生,他已经年近九十,但见鹤发童颜,身板硬朗,每天应诊毫无倦色。间他服用何种补药?他从抽屉中拿出的竟是黄连上清丸!我觉得,在这种价廉物美的传统的中成药中,体现出一种新的理念,这就是以通为补,以泻为补。
现在看来,黄连上清丸可能有降压、降脂、降糖、抗凝、消炎、通便等多种作用,尽管都是天然药物,其作用比较缓和,但由于作用面较广,属于多靶点性的用药,只要针对实证、热证的体质,黄连上清丸调节体质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那么,哪些人可以服用黄连上清丸呢?据我经验,以下五种人最为适宜:
第一,红光满面之人;
第二,大腹便便之人;
第三,腹胀便秘之人;
第四,血压偏高、血脂偏高、血糖偏高的“三高”之人;
第五,面生暗疮之人。
这些人大多饮食肥美,营养过剩,运动不足。不可补,只能泻,黄连上清丸是再适合不过的药物了。
当然,黄连上清丸也有禁忌者,凡贫血者、肝肾功能不全者,严重腹泻者,营养不良者,健康无病者,不要服用。关于服法,一般每天1袋,分早晚2次服用。如为便秘者,也可以每晚临睡前服用1袋,明天即能得畅便。如果牙周红肿疼痛,也可加倍服用。当然,服药之前听听医生的意见,那就更好了。
以上是就保健的层面谈黄连上清丸的。其实,这种药物的使用远不止这些。在我们临床医生看来,各种感染性疾病、出血性疾病以及精神神经系统疾病,黄连上清丸都有很好的疗效,有报道,日本的医生还应用黄连上清丸中的部分药物治疗老年性痴呆。
小编的外公也是常备黄连上清丸的,效果很好。大家有什么看法吗?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黄煌经方医话——临床篇》(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杨峰 编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悦读中医”(大众喜爱的50个阅读微信公众号中唯一一个医药类公众号),每日推送,及时获取中医药知识和养生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