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传单,不是如今商战中,推销商品、楼盘的广告传单,而是医学上的一个传染性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简称。
近几年来,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引起传单传播的EB病毒,由于是通过唾液途径扩散,又被人们称为"接吻病毒"。
黄山首康医院儿科王华副主任医师等撰写的论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10例临床分析"发表于复旦大学华山医院《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引起业内关注。近年来,我们又确诊传单约200例,现就传单的不简单和大家简单聊聊。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所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少年,临床上以发热、咽喉痛、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等为特征。
由于其症状、体征的多样化和不典型病例在临床上日益增多,给诊断、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所以说传单不简单,千万不可小觑!
01
不简单的EB病毒(EBⅤ)
象间谍会潜伏,乔装打扮
EBV属于疱疹病毒属,是一种嗜淋巴细胞的DNA病毒,具有潜伏及转化的特征。电镜下病毒呈球形,直经约150~180nm。EBV基因组呈线状,但在受染细胞内,病毒DNA存在两种形式:
1. 线状DNA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DNA中;
2. 以环状的游离体游离于宿主细胞DNA之外。
抗原露迹有先后,任务也有异同,根据标志,可以及时识破擒获
EBV有5种抗原成分,均能产生各自相应的抗体:
1. 衣壳抗原(VCA):可产生IgM和IgG抗体,VCA-IgM抗体早期出现,在1~2个月后消失,是新近受EBⅤ感染的标志;ⅤCA-lgG出现稍迟于前者,原发感染时,几乎所有患者在第1个月內可检测到VCA低亲和力抗体,逐渐成为高亲和力VCA-lgG,可持续复年或终生。其检测阳性不能区别新近与既往感染,需进行抗体亲和力检测以鉴别之。
2. 早期抗原(EA):是EBV进入增殖性周期初期形成的一种抗原,其中EA-D成分为EBV活跃增殖的标志。EA-lgG抗体于病后3~4周达高峰,持续3~6个月。
3. 核心抗原(EBNA):EBNA-ⅠgG于病后3~4周出现,持续终生,是既往感染的标志。
4. 淋巴细胞决定的膜抗原(LYDMA):带有LYDMA的B细胞是细胞毒性T(Tc)细胞攻击的靶细胞,其抗体为补体结合抗体,出现和持续时间与EBNA-IgG相同,也是既往感染的标志。
5. 膜抗原(NA):是中和性抗原,可产生相应中和抗体,其中出现和持续时间与EBNA-lgG相同。
EB病毒(EBⅤ)感染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多呈散发性,但也不时出现一定规模的流行。
全年均有发病,以秋末至初春为多。人群感染率高,在我国约90%的个体为病毒携带者,多为幼儿时期感染,感染后EBV在人体B淋巴细胞建立潜伏感染,受感染者成为终生病毒携带者,所以又被称为"无处不在的成功病毒"。
EB病毒(EBV)感染可引起的相关疾病
除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外,还有EB病毒相关淋巴组织细胞增生性嗜血综合征、Ⅹ-连锁淋巴增殖综合征、慢性活动性EBV感染(CAEBV)、移植后EB病毒相关淋巴增殖性疾病等。
02
不简单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ⅠM)
自限不等于自愈,切不可吊以轻心
lM是一种自限性的淋巴增殖性疾病,预后较好。少数情况下可引起各种合并症,脾破裂、上气道阻塞、间质性肺炎及脑炎等。极少数个体在EBⅤ原发感染后出现致命的并发症,称为暴发性lM或致死性ⅠM,死因常为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暴发性肝炎引起的严重出血倾向及肝功能衰竭。
暴发性ⅠM多发生在在免疫缺陷个体。对于儿童来说,发生率相对较高的为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小脑炎、脑膜脑炎、横贯性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颅神经炎等。
脾破裂在ⅠM中的发生率及其病死率均较高,死亡原因归因于延误诊断,从而失去了治疗时机。
多数患儿发病前有外伤史,但有时极轻微的外伤亦可诱发,如翻身、咳嗽、呕吐、排便等。
早期识别,至关重要
ⅠM患儿多以发热为首发表现,潜伏期较隐匿,病初无典型症状,诊断困难可见于以下情况:
1. 发病早期;
2. 轻症及幼儿;
3. 主要症状及体征过多或特少时;
4. 早期出现严重并发症;
5. 缺乏血液学或血清学证据时。
因此,对一般状况好的发热患儿,当抗生素治疗无效时,需多次检查外周血WBC,若均以淋巴细胞为主,再结合C-反应蛋白(CRP)、淀粉样蛋白A(SAA)、降钙素原(PCT)检测无明显增高,可以基本除外细菌性感染。此时,应提高对EB病毒感染的认识,心中有传单,心里就不慌。
慎始善终,既要尽早确诊lM,更要善于识别"假冒"
根据流行情况、典型临床表现(发热、咽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10%、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EB病毒特异性抗体(VCA-lgM、低亲和力VCA-IgG、EA-ⅠgG)和EBⅤ-DNA检测阳性可作出临床诊断,特别是ⅤCA-IgM阳性,低亲和力ⅤCA-IgM阳性,或(和)低亲和力VCA-ⅠgG阳性,或(和)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VCA-ⅠgG,抗体效价呈4倍以上增高是诊断EBV急性感染最特异和最有价值的血清学试验,阳性可以确诊。
此外,lM尚需注意与巨细胞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甲肝病毒、风疹病毒等感染所致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多相鉴别。其中巨细胞病毒所致者最常见,有人认为在嗜异性抗体阴性的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几乎半数与CMⅤ有关。
正如百日咳与类百日咳、百日咳综合征是不一样的;传单与类传单、传单综合征也是不一样的,它们的病原完全不是一回事!要慎始善终,认真作出鉴别诊断。
03
lM治疗,简单中突显不简单
lM临床上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采取对症治疗,但也不能以为没有特效治疗方法,而放松警惕性,简单的对症治疗中,往往突显出重重的不简单。
由于轻微的腹部创伤就有可能导致脾破裂,因此有脾大的患儿2~3周内应避免与腹部接触的运动。
抗菌药物对本病无效,仅在继发细菌感染时应用。抗病毒治疗可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及伐昔洛韦等药物,但其确切疗效尚存争议。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可使临床症状改善,缩短病程,早期给药效果更好。α-干扰素亦有一定治疗作用。
重型患者短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明显减轻症状。发生脾破裂时,应立即输血,并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