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它的到来意味着倒春寒的结束。这个节气后降雨会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湿人遇此春雨绵绵时,真如屋漏又逢连夜雨,整个人就湿漉漉的。
✦ 谷雨三候 ✦
一候丨萍始生
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
二候丨鸠拂羽
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种下春天的种子等待秋天的丰收。
三候丨戴任降桑
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戴胜鸟的叫声告诉人们开始忙碌。
谷雨养生:为什么春天湿气重?
▲ 请按夏、秋、冬、春顺序
每季度顺时针转动90度来参考阅读
图中横线代表地平线
冬去春来,阳气出土把地里面水分带出来,乍暖还寒,又把地表的水分凝住了,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致使气温回升,带出地表的水分,产生湿气。
空气中的水份遇冷凝结成水滴,附在墙壁和地板上,便好像是墙壁和地板渗出水来了。
立春之后是雨水,春分之后就是清明时节雨纷纷,再下来就是谷雨。
由于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湿人遇此春雨绵绵时,真如屋漏又逢连夜雨,整个人就湿漉漉的。
天人相应,我们的身体湿气是如何形成呢?
体内湿气多因喜食冷饮,贪吃生冷瓜果寒凉之物,损伤人体阳气所致。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对于外界温度、湿度变化有自然调节能力,但有些人因体质、疾病或生活习惯不良,造成体内水分调控系统失衡,水分排不出去,因此影响健康。
那么祛湿有什么好招,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聊开:
谷雨祛湿妙招
1.常用药物
常用的祛湿中药有三大类:
1.芳香化湿
藿香、佩兰、苍术、砂仁、白豆蔻、厚朴、草果等——主要适用于寒湿类。
2.清热燥湿
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苦参、茵陈、金钱草、田基黄、溪黄草、垂盆草等——主要适用于湿热类。
3.利水渗湿
茯苓、泽泻、猪苓、赤小豆、车前子、车前草、通草、灯心草等。若与芳香化湿类配,治寒湿类;如与清热燥湿类配,治湿热类。
如果是脾虚生湿,还需配上补脾祛湿功效并见的药物,如白术、扁豆、五指毛桃、芡实、黄芪(可利水)等。
如果是湿痹,还须用祛风湿药,如羌活、独活、木瓜、蚕砂等。
病机上,湿容易阻遏气机,治法上气行则水行,所以祛湿方中常配行气药,如陈皮,行气燥湿,健脾化痰功效齐备。
行气与祛湿功效并见的常用药物还有:砂仁、白豆蔻、厚朴等。
《黄帝内经》还有「风能胜湿」的观念,所以也常用防风、羌活、白芷、藁本、荆芥等祛风药来助祛湿。
2. 常用食材
薏苡仁、五指毛桃、芡实、黄豆、赤小豆、黑豆、冬瓜、陈皮、荷叶、土茯苓、马齿苋、玉米、高梁、荞麦、大麦、白果、莲子、胡萝卜、芥菜、海带、紫菜等。
广东人喜欢煲汤,以下重点介绍几味常用的药食同源汤料,各人可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可单用,或排列组合地换着用。
薏苡仁:
味甘、淡,性凉。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如果用于寒湿者,建议用炒薏苡仁,这样它的药性就变微温。
五指毛桃:
味甘、辛,性平,气味清香。
功效:健脾补肺,行气利湿,益力舒筋。广东地区民间常用来煲汤。
荷叶:
微苦、微甘、微辛,性平,气清。
功用:消暑利湿、健脾升阳、散瘀止血。现代用得最多的是去腻与消脂减肥。
芡实:
味甘、涩,性平。
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
土茯苓:
味甘、淡,性平。
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现代常用于预防与治疗痛风。
赤小豆:
味甘、酸,性平。
利水消肿,解毒排脓,退黄。
黑豆:
黑豆,味甘、性平。
功效:益肾补脾、利水解毒。
冬瓜:
味甘、淡,性微寒。
功效:利尿,清热,化痰,生津,解毒。若体寒者想喝冬瓜汤,煲汤时最好加些生姜下去。
注意:薏苡仁、土茯苓、赤小豆等利水力较强,孕妇别服。
3.食忌
湿人忌食:油炸、甘甜、油腻、重口味、高热量等容易化痰湿的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