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药是临床抢救生命、治疗疾病时极为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类药物。合理使用止血药,可以挽救患者生命;使用不当,则可引起致命不良反应。
一、作用于血管的止血药
代表药物: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奥曲肽和特利加压素。
1.作用机制:
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收缩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减少内脏血流量,促进血管破损处的血凝过程,从而起到止血作用。
垂体后叶素:小剂量可增强子宫的节律性收缩,大剂量能引起强直性收缩,使子宫基层血管压迫而起止血作用,不仅用于急性呼吸道咯血,也用于产后出血。
2.临床应用:
温馨提示:
急性呼吸道咯血:多由支气管动脉或肺动脉血管破裂所致,其他止血药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措施。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慎用其他止血药物。氨甲环酸对病死率、再出血率没有改善,血凝酶疗效均不肯定,维生素k尚未相关RCT研究报道。
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药物
代表药物:酚磺乙胺(止血敏)、卡络磺钠、肾上腺色腙(安络血)。
1.作用机制:
卡络磺钠、肾上腺色腙: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增进毛细血管断裂端的回缩作用(使血块不易从管壁脱落),可缩短止血时间,但不影响凝血过程。
酚磺乙胺:除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外,还可增强血小板聚集性和粘附性,促进血小板释放凝血活性物质,缩短凝血时间。
2.临床应用:
三、凝血因子制剂
代表药物: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人纤维蛋白原。
1.作用机制:
提高血液中凝血因子的浓度。
凝血因子Ⅰ又名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Ⅱ又名凝血酶原。
2.临床应用:
常用止血药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