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是带状疱疹的高发季节,有些人说带状疱疹位置越高越危险,但其实危险并非在于高度,而是生长的部位——三叉神经处。
带状疱疹由一种叫水痘-带状疱疹的病毒感染引起,是一种累及神经和皮肤的常见疱疹性皮肤病。当儿童初次感染这种病毒时,可发生水痘,或不发病而成为隐性感染,此时病毒潜伏在脑或脊神经节内,当人体抵抗力降低时,则会诱发带状疱疹。导致抵抗力下降的因素有很多,如长期精神紧张、疲劳、熬夜;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高龄老人;患有白血病、骨髓移植、HIV感染、恶性肿瘤等免疫缺陷疾病等。
带状疱疹可发生于任何感觉神经分布区,主要表现为沿神经节段分布的红斑、水泡,并伴有疼痛,临床上以胸背段最常见,可高达55%,其次还有腰段、颈段,以及三叉神经分布区域。三叉神经是面部重要的感觉神经,可分为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其中眼支受累率高,可并发结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严重者影响视力,甚至导致失明。侵害上颌支可出现面瘫、耳聋、耳部疱疹三联征。因此,三叉神经带状疱疹所占比例虽小,但常常伴随严重的并发症,而且其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也较高,必须引起重视。
带状疱疹的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止痛、预防继发性感染和降低后遗神经痛风险。系统性抗病毒治疗应尽早进行,即尽可能在皮肤症状出现后的48~72小时内开始,要迅速达到并维持抗病毒药的有效浓度,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溴夫定等,同时配合营养神经药物、外用药、氦氖激光等治疗,疼痛明显者可予以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